广州打出“金融19条”组合拳 助力企业纾困
浏览次数:686 分类:广州新闻
6月30日,针对广州地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有关情况,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管部、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财政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强化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包含四部分,共提出19条措施,明确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地方金融企业和金融业行业协会措施任务,统筹指导广州金融行业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精准助力受影响企业纾困和激活动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重点服务“三类对象”
“金融19条”提出,针对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领域和企业,例如医用物资、群众生活必需品生产、销售、运输和城市公共服务等,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扩大产能和服务供给,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针对医疗、餐饮、文旅、酒店、商贸、交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做好精准服务,支持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困难、恢复和拓展生产经营。此外,针对近期曾列为中高风险区域、曾实施封控封闭管理区域及其邻近区域,要积极采取金融帮扶措施,支持区域加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
广州金融业协会秘书长陈双莲指出,“金融19条”重点突出“精准”的理念,明确了金融防疫重点服务对象和支持措施思路,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服务,有效把金融资源集中投放到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去。
构建“7+7”支持措施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负责同志表示,“去年以来,国家和省层面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防疫政策,此次‘金融19条’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前期政策行之有效、操作性强、适用当下情况的政策措施,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关于银行、保险、证券、外汇服务等金融机构业务服务支持措施7条,主要包括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好运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支持政策,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度标准,构建绿色审批通道、快捷服务通道和简化相关手续,鼓励金融机构降低、减免部分利息租金或服务费用,优化疫情防控相关外汇服务,在“粤信融”“信易贷”“中小融”等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开设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专区以及积极应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推动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业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疫情防控金融支持措施。
据了解,广州银行已于6月初在广州全市银行机构中率先出台专项措施,为广弘集团、岭南集团、商控集团、广州酒家、越秀集团等重点保供企业提供不少于10亿元的优惠利率专项信贷资金支持。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分别向广州市某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发放4000万元和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扩大核酸检验试剂等材料采购。目前,广州地区各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发挥各项金融政策措施作用,为各类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和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政策还明确了小额贷款与再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区域性股权市场、商业保理、典当行等地方金融企业和银行保险法人机构7条措施,包括鼓励地方金融企业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压缩审批时限、下调综合费率、降低减免收费、延长期限或调整还款计划等,同时还提出鼓励广州地区银行保险法人机构加大对全市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平台项目、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资金投放,推动各类地方金融企业积极履行服务功能和社会责任。
广州小额贷款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志香表示,“作为地方金融企业,近期各家小额贷款公司都在通过捐赠物资、出钱出力等多种方式支持甚至直接参与社区一线防疫,捐赠物资价值超过70万元。
下一步,小额贷款公司将发挥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业务优势,积极落实金融19条政策,服务好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和受影响企业。同时,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参与疫情防控服务也有融资余额放宽、监管评价加分等激励措施,为行业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发挥政策联动加强资金和监管
近年来,广州出台了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支持政策,并建立了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科技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广州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机制,对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金融行业发展发挥了良好作用。此次“金融19条”明确提出要统筹用好相关支持政策和现有机制作用,发挥政策联动效果,加大对金融机构参与疫情防控和相关企业生产经营、融资纾困、复产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资金保障。此外,对国有控股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小额再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地方金融企业及高管人员等适当调整考核标准、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等措施意见,也为相关金融机构企业及高管人员更好地开展业务、发挥作用提供了监管制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