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远新闻 / 清远连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瑶老模式”
返回

清远连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瑶老模式”

浏览次数:891 分类:清远新闻

为加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2014年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瑶老”人民调解队伍,并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形成连南乡村治理“瑶老模式”。8年来,“瑶老”人民调解员队伍共受理民事纠纷5311件,调解成功5257件,调解成功率99%,超过九成在村一级调解成功,没有因调解不及时而引发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连南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治理模式,组建“瑶老”人民调解员队伍

连南总人口约18万,是全国排瑶人口居住最多的自治县,具有“八排二十四冲”之称。连南大力发扬传承来源于排瑶聚居地的瑶族传统文化“瑶老制”,将“瑶老”人民调解员队伍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于2014年,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瑶老”人民调解队伍,形成集预防、调解、稳控于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着力探索构建起“瑶老”人民调解员治理模式,走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之路。连南目前共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共326人,瑶族163人。

加强队伍管理,提升“瑶老”人民调解员综合能力

连南选出威望高、能力强、群众信任的人员加入“瑶老”人民调解队伍,为调解员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全县“瑶老”人民调解员上岗前须经过培训,每个乡镇每年至少举办1场“瑶老”人民调解培训班,由县、镇有关人员及村(居)法律顾问讲解人民调解工作的相关规定、常用法律法规、如何规范制作调解协议等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分享调解工作技巧,不断提升“瑶老”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机制,完善“瑶老”人民调解员组织网络

连南采取多方参与、协调作战的方式,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紧密结合,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县公安、民政、综治信访等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形成“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为“瑶老”人民调解员机制辐射汉村瑶寨打下良好基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村(居)每半年一次、镇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保持经常性排查的同时,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时期开展集中排查,防止因调处不及时引发不稳定问题。连南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86个,先后成立了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配备人民调解员332人,其中专职173人,兼职159人,进一步完善调解组织网络。

调解化解矛盾,“瑶老”人民调解员制度见成效

连南充分调动“瑶老”人民调解员队伍对辖区内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自2014年成立以来共受理民事纠纷5311件,调解成功5257件,调解成功率99%,超过九成在村一级调解成功,没有因调解不及时而引发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2021年成功调解475宗,调解成功率98%。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中,山林土地纠纷165宗,损害赔偿纠纷142件,邻里纠纷92件,合同纠纷8件,房屋宅基地纠纷29件,婚姻家庭纠纷11件,生产经营纠纷2件,其他纠纷34件。

创新宣传方式,“瑶老”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连南依托“歌堂坪讲堂”宣讲平台,邀请“瑶老”作为宣讲员通过宣讲、唱瑶歌等方式围绕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移风易俗,引领社会新风尚等各方面的宣传工作,引领舆论正确导向,教育后人要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自觉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转变观念,建设文明乡村。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