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打通障碍借力科技体制改革“破茧成蝶” 全面探索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返回

打通障碍借力科技体制改革“破茧成蝶” 全面探索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浏览次数:723 分类:产经

10月15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及创新政策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向全国征集涉及宽带通信、新一代人工智能、精准医学与干细胞等重大领域的科研项目。这一举措体现了广东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大格局。13日,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发布了国内著名专家关于《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创新能力对比研究》等重大研究成果。报告指出,近年来广东省的研发投入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旧金山、东京三个湾区创新产出总量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粤港澳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5年开始已经超出其他湾区之和。

40年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支撑区域发展的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从一个科技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发展到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技术自给率达7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

打通障碍借力科技体制改革“破茧成蝶”

40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以改革开放的勇气和担当,一次次完善机制的顶层设计,明确创新发展的方向,打通创新路上的障碍。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技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广东科技创新从“引进吸收消化”起步,向“集成创新”深化。当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做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改革的探索,推动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星期六工程师”、外地科技人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都是我省在这个阶段大胆灵活利用人才、引进人才的壮举。

在上世纪末,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经济形态层次较低,政策优势也开始减弱。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对广东提出“追龙”的寄望,令广东更加大胆地改革科技和经济的体制。我省在全国积极建立高新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点。“八五”期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69%。到199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

跨入21世纪前夕,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广东科技和经济不能融合的问题以及科技人才不足的软肋更加突出。1998年,我省颁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要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建设的强大推动作用。从此,广东推动建立以大企业为主体,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科技依托,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本途径的科技创新机制。

进入21世纪,我省科技创新工作蓬勃发展,创新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2004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指出要把广东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的科技中心,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国务院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提出珠三角要率先在国内建成创新型区域。广东的科技创新,在全国更加具有领先效应。

广东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调动全国的创新活力,在部省院产学研合作、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带动下,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到2011年,广东研发投入是五年前的3.3倍。

全面探索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2014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在全国率先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两个轮子”同步转起来。

2015年到2017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继启动。这显示出广东的创新发展不仅要在中国发展中走在前头,还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气魄。

省委、省政府以此作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出台一系列有关文件和措施。省科技厅也积极采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措施,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金融结合、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结合、高新区建设、国际及粤港澳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全省及地方对科技投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65%。特别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积极性高涨,2017年投入研发经费2083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省投入的88.9%,高出全国这一比例10个百分点。全省3062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了研发机构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2018年3月26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指出,要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作出的决策部署和重大改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

2018年5月11日,广东获批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据最新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显示,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首次排名全国第一。广东创新能力突出的具体表现为创新的开放度高、外贸经济发达,且市场活力较好,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具备宽松的创业环境。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正在深圳蓬勃发展,成为引领广东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股重要力量。

长远谋划扬长补短走得更快更远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经过40年的探索,广东渐渐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态势。然而,要增创国际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竞争新优势,我省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因此,去年以来广东在科技创新方面扬长补短,做了更进一步谋划。

我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启动建设4家广东省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目前,这些省实验室均由国内顶尖战略科学家领衔启动科研项目。另外,我省与科技部等合作,实施攻关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并且开始取得突破。

湛江和茂名今年获批建设国家高新区,我省国家高新区总共达到14家。上半年,全省2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比增15%以上,出口增长10.5%。

目前,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3073家,位居全国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企业3380家,入库培育企业数达到2万家。在孵科技企业总数超过2.4万家。

在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是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广东在这方面一路领先全国,如今势头不减,国际专利申请连续十六年领跑全国。截至2018年8月,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23.6万件,位居全国第一。

10月10日,我们走进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看到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产业孵化项目:驱控电一体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器,在平静的水中就可以体验惊险冲浪的电动冲浪板……这里所孵化的53家科技企业,包括视觉检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机阵列、精密减速器、水下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工业智能相机、手术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以及工业4.0智能工厂等。基地创办人、研究院院长李泽湘教授介绍,这个基地成立不到四年,获得了国际一流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去年企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9亿元。基地所走的“双创”之路,不仅是孵化出新产品、新企业,而且从培养新人才、造就新产业和孵化新型研究机制出发,以促进全面的核心创新。所孵化的企业在高端装备运动控制、精密减速器和超声电主轴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一些技术突破了发达国家的封锁。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