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首届植物膜转运蛋白生物学论坛在佛山举办 13名外国专家出席会议
返回

首届植物膜转运蛋白生物学论坛在佛山举办 13名外国专家出席会议

浏览次数:567 分类:产经

4月8日至10日,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中国土壤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植物营养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植物膜转运蛋白生物学论坛在佛山举办。昨日,该论坛举行开幕式,会上,广东省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据了解到,膜技术的应用包括土壤修复、环境治理等方面,佛科院校长郝志峰表示,佛科院在膜技术方面的研究更看重佛山的产业消化能力,希望围绕膜技术形成产业,让技术在佛山转化,引领佛山产业。

现场:

13名外国专家出席会议

据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3位外国专家以及数十名国内知名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据悉,本次会议召集了植物膜蛋白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交流合作机会,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让植物膜转运蛋白生物学理论更加丰富。另外,会议还举行了广东省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据了解到,佛科院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由国家级特聘专家、2016-2018年连续3年高被引科学家SergeyShabala教授领衔,担任中心学术主任,“南粤优秀教师”及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带头人喻敏教授任执行主任,并拥有多位科研骨干、青年博士8名。此外,中心还聘请了刘继红教授、于峰教授和李芳柏教授等岭南讲座教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曾峥表示:“长期以来,我校重视植物膜生物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尤为支持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量。”

聚焦:

希望膜技术形成产业

那么,佛科院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到底研究什么?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主要以细胞膜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为枢纽,研究重金属、养分和有害离子跨膜转运生理机制及分子信号的调控作用,为酸性土壤铝毒、土壤重金属和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控技术创新以及作物品质提升等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该中心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盐碱和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酸性土壤可持续利用及环境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2018年,中心学术主任SergeyShabala教授被授予“塔斯马尼亚州总理STEM年度科学奖”,赞赏他在减轻干旱、盐分和水涝等逆境胁迫对粮食作物和纤维作物生产的影响所做出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郝志峰表示,细胞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包括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等方面;也可以体现在微观层面,包括药物进入人体的吸收等应用。他表示:“其实国内不少大学都在研究膜的应用,但我们更多是看到了佛山的产业消化能力,膜技术领域已形成了大量可产业化的技术,我们希望围绕膜技术形成产业,希望技术能在佛山转化,引领佛山产业。”

合作:

签署国际合作备忘录

在本次会议中,佛科院还与俄罗斯、乌克兰、巴基斯坦和白俄罗斯四国教授签署了国际合作备忘录。其中,根据佛科院与俄罗斯科学院季米里亚泽夫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以佛科院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研发中心,合作开展膜生物学研究,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观察:

打造“创业型”大学呼唤产学研融合

近年来,佛科院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动作频频。比如去年12月,佛科院召开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会议,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15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参会。今年3月,佛科院和法国高等电影学院ESRA共同组建中法国际影视技术学院,计划于今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培养影视制作技术人才。郝志峰坦言,国际化合作的确是佛科院未来发展的趋势,希望佛山不仅有能力自己创新,也有能力把全球创新技术在佛山落地落户。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佛山本土唯一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大学,佛科院深植佛山产业,谋求产学研融合是佛科院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郝志峰表示:“佛山科技创新能力在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兴起。我们提出做创业型大学,并不是空想的,这需要在师生培育中培养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意识,这就跟佛山提出的全球创新技术转化应用中心以及产学研融合等理念不谋而合。”

在产学研融合的持续发力下,佛科院至今已培育高企180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总体情况连续六年居全省第2名,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