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上半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1231亿元 将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返回

上半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1231亿元 将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浏览次数:3246 分类:产经

“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8月1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了上述三项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举措。8月28日,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深圳已在顶层设计方面作出尝试,研究起草《深圳市海洋发展总体规划》,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布局,为深圳海洋发展提供方向。

优势突出,高技术产业可延伸向海洋

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数据,深圳海洋产业目前初具规模,涉海企业有7000多家,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约2327亿元,同比增长4.63%,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9.6%。2019年上半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达1231亿元,同比增长6.5%。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信心,来源于一系列优势。一方面,深圳毗邻南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深圳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规模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等产业优势可快速延伸嫁接到海洋领域,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的资金,对海洋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产业化等各个阶段的项目进行扶持。另外,深圳市正在推动成立500亿元规模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用金融手段促进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深圳正加快向海洋发展,也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成长潜力大的涉海企业。深圳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高度集聚,已形成招商局国际、中集集团、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华侨城集团等一批年营业额超百亿元的海洋龙头企业。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尚小,但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年均增长率超过30%。

补齐短板,深圳推进“十个一”工程

深圳要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短板。比如,海洋产业总体规模有待提升,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在海洋科技储备、海洋人才力量聚集方面同国内外海洋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海洋类高校、科研院所不足。还有,海洋产业融资渠道、方式和手段亟需完善,缺乏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为补齐以上发展短板,深圳也明确制订出了具体的行动目标: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个一”工程是指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院、一个全球海洋智库、一个深远海综合保障基地、一个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一个以“中国海工”为代表的海洋标杆企业、一家海洋开发银行、一只海洋产业发展基金、一个国际海事法院和一个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

目前,深圳市已经对与“十个一”工程相关的65项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预计到2020年,65个近期重点项目中的44个项目将完成,21个项目有初步成果。

按照规划目标,到2035年,深圳将基本建成陆海融合、经济发达、科技创新、生态优美、文化繁荣、保障有力,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寻找支撑,积极引进海洋科研机构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海洋科技创新。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已建成海洋产业相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还积极引进中船重工、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在深圳设立海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未来,深圳市将对标国际,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升深圳海洋科技在全球的地位。

另外,深圳将直面海洋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完善污染治理机制,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开展生态整治修复,促进“三生协调”,构建绿色活力海岸带,从点到面、陆海联动,全面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与此同时,深圳还将立足国家使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充分发挥深圳面向南海、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争取在国际海洋领域的法律、规制、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发出“中国声音”。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