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之王”的种业翻身仗,油菜院士来助力!
浏览次数:617 分类:产经
今日广东网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被誉为“菜心之王”的增城迟菜心同样面临这场硬仗。
增城迟菜心身形高大,且皮脆肉软,液汁清甜、爽滑无渣,口感独特,是广东人的心头好。最高端的迟菜心可达到70元到80元一斤,价格远超猪肉。但近年来,不少消费者感觉到,增城迟菜心品质在退步,没了以前清甜少渣,清香爽脆的口感,变得略带苦涩、咀嚼带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守住“增城迟菜心”的品牌非常迫切。
傅廷栋院士在调研
4月6日上午,受广州市科协邀请,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带领专家团队到广州围绕增城迟菜心产业发展相关领域开展调研对接。致力于油菜多功能利用研究与开发的傅廷栋被称为“油菜院士”,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调研之后,傅廷栋一语中的地说,目前增城迟菜心可能面临种源退化的问题,目前要抓紧种源的培育和筛选工作。傅廷栋院士团队将助力增城迟菜心的品质提升工作。
当“菜心之王”遇上“油菜院士”,此后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值得期待。
增城迟菜心是增城的标志性产品
迟菜心产业向上生长,但面临隐忧
走进增城区江坳村,一条硕大粗壮的迟菜心雕塑映入眼帘。雕塑背后的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近万亩土地。而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
在绿聚来总经理张文彬创业之前,迟菜心在增城并不火热,甚至无法作为商品销售,因为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点,吃不完就喂猪喂鸡。
张文彬2005年在增城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工作,当有同学向他打听迟菜心时,他还感到非常奇怪。但经过一番打听,他才知道迟菜心是增城独有的特产,并在增城以外的地区已颇有名气。但增城当地却极少人对接这个市场,于是他开启了迟菜心种植的创业历程。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长为年销售额突破7300多万的“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无论是现代种业、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化营销,“绿聚来”在这些重要的产业链节点均有覆盖。
“绿聚来”发展的背后,更是增城迟菜心产业的日益壮大。近年来,增城迟菜心先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据增城区副区长王长春介绍,目前增城迟菜心品牌价值为36.7亿元人民币,每年产量约为13万吨,每年销售额达到6到7亿元人民币。
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不过王长春也表示,增城迟菜心的品质已经有了口碑,但产业要继续向上生长,则遇到了一定难题。
张文彬对此有更加深切的感受。他表示,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中,首先就是培育品质不稳定。“他们种植的迟菜心容易受到栽培条件尤其是温度的影响。并且迟菜心因为收割迟,一般只能供应3个月,去年他们把供应期提高到6个月,但提前上市的迟菜心难以保持原有的品质。”
张文彬表示,他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加强迟菜心品质提升的研究,以此改善口感、延长供应时间、增长可食用的部分。“我们非常希望选育出全新品种,能够在南方或者异地种植,实现全年供应。”他说。
菜心之王品质下降,原因何在?
对于增城迟菜心的品质问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叶菜豆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艳向记者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张艳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正牵头承担广州市科技局2021年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专题《迟菜心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十年以前,优质的增城迟菜心随处可见,食用起来鲜甜渣少,连菜叶都很少渣。现在较难找到优质的迟菜心,甜味也有所减少。”张艳说。
据张艳介绍,迟菜心目前可食用的部分也偏少。“高品质的迟菜心,一颗可卖到70元一斤,但一颗80公分的迟菜心,可食用的部分只有20公分,这影响了经济价值。”张艳说,目前消费者对蔬菜的品质要求在提升,迟菜心也需要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
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种植基地
广东省农科院3年前就和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合作研究,并合作成立了菜心研究院,进行品种等技术层面的研发。其中研究院的品质工程研发中心和种业研发中心由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牵头。
通过科研人员不断提供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产业园的种植实现了减肥减药,提质升效。迟菜心生产周期也提前了一个多月,在国庆节后就可实现上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张艳发现目前增城迟菜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增城迟菜心种植的规模化基地不多、规模小。二是农户种植的方式过于传统,还在“老天下雨、人工浇水”的阶段。三是迟菜心品种杂乱,目前大部分都是农民自己留种,或者是种植大户留种并供应周边的模式。这种不严谨不科学的繁种模式,导致品种退化严重。
“种子位于农业的最上游,品质下降要从种源抓起,否则下游无从谈起。”张艳如此强调。
“新标农业”是一家智能农业公司,该公司正和“”绿聚来”合作,建立了一套“互联网+”的育种平台。迟菜心的种植者通过安插在大棚和土壤里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在手机后端实时采集空气温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强、土壤温度、容积含水率、盐分等数据。这样可以实现对“迟菜心”育留种基地环境参数的精准掌控,并分析养分对种苗的影响。
互联网+迟菜心的模式已经落地,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菜心苗种的各种参数。
“新标农业”CEO廖剑津说,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迟菜心农业大数据,为日后的“互联网+”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但育种还是关键难题。“我们发现,传统育种技术遇到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目前迫切需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突破在育种种植上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如此互联网技术与迟菜心才能得到进一步有机深度的融合。” 廖剑津表示。
傅廷栋院士:迟菜心品质提升要抓住种子这个关键
4月6日上午,受广州市科协邀请,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带领专家团队来到增城调研迟菜心产业。作为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傅廷栋院士专注杂交油菜育种60余年,带领团队育成了70多个油菜品种,其团队的技术优势恰好对接增城迟菜心迫切的技术需求。
傅廷栋院士
“农业生产的特色非常重要,没有特色的农产品很难发展好。一颗菜心的品牌价值能够达到36.7亿元,非常不容易。”傅廷栋院士认为,迟菜心品质退化的原因极可能为种源退化。
“留种繁种的不标准是影响品质的最核心问题,所以抓住种子这条没有错。”他表示,目前要通过对不同品种糖分、纤维等含量分析,进行种源培育和筛选工作,以此让迟菜心回归原来的品质,其团队将助力增城迟菜心的品质提升工作。
傅廷栋还表示,迟菜心的品质提升还需要从肥料、生产环境等因素考量。“霜打的蔬菜会变得更甜更美味,迟菜心可以考虑调整播种期,或者考虑到更北的地方种一种。”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龙锟
今日广东网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被誉为“菜心之王”的增城迟菜心同样面临这场硬仗。
增城迟菜心身形高大,且皮脆肉软,液汁清甜、爽滑无渣,口感独特,是广东人的心头好。最高端的迟菜心可达到70元到80元一斤,价格远超猪肉。但近年来,不少消费者感觉到,增城迟菜心品质在退步,没了以前清甜少渣,清香爽脆的口感,变得略带苦涩、咀嚼带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守住“增城迟菜心”的品牌非常迫切。
傅廷栋院士在调研
4月6日上午,受广州市科协邀请,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带领专家团队到广州围绕增城迟菜心产业发展相关领域开展调研对接。致力于油菜多功能利用研究与开发的傅廷栋被称为“油菜院士”,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调研之后,傅廷栋一语中的地说,目前增城迟菜心可能面临种源退化的问题,目前要抓紧种源的培育和筛选工作。傅廷栋院士团队将助力增城迟菜心的品质提升工作。
当“菜心之王”遇上“油菜院士”,此后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值得期待。
增城迟菜心是增城的标志性产品
迟菜心产业向上生长,但面临隐忧
走进增城区江坳村,一条硕大粗壮的迟菜心雕塑映入眼帘。雕塑背后的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近万亩土地。而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
在绿聚来总经理张文彬创业之前,迟菜心在增城并不火热,甚至无法作为商品销售,因为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点,吃不完就喂猪喂鸡。
张文彬2005年在增城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工作,当有同学向他打听迟菜心时,他还感到非常奇怪。但经过一番打听,他才知道迟菜心是增城独有的特产,并在增城以外的地区已颇有名气。但增城当地却极少人对接这个市场,于是他开启了迟菜心种植的创业历程。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长为年销售额突破7300多万的“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无论是现代种业、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化营销,“绿聚来”在这些重要的产业链节点均有覆盖。
“绿聚来”发展的背后,更是增城迟菜心产业的日益壮大。近年来,增城迟菜心先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据增城区副区长王长春介绍,目前增城迟菜心品牌价值为36.7亿元人民币,每年产量约为13万吨,每年销售额达到6到7亿元人民币。
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不过王长春也表示,增城迟菜心的品质已经有了口碑,但产业要继续向上生长,则遇到了一定难题。
张文彬对此有更加深切的感受。他表示,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中,首先就是培育品质不稳定。“他们种植的迟菜心容易受到栽培条件尤其是温度的影响。并且迟菜心因为收割迟,一般只能供应3个月,去年他们把供应期提高到6个月,但提前上市的迟菜心难以保持原有的品质。”
张文彬表示,他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加强迟菜心品质提升的研究,以此改善口感、延长供应时间、增长可食用的部分。“我们非常希望选育出全新品种,能够在南方或者异地种植,实现全年供应。”他说。
菜心之王品质下降,原因何在?
对于增城迟菜心的品质问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叶菜豆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艳向记者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张艳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正牵头承担广州市科技局2021年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专题《迟菜心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十年以前,优质的增城迟菜心随处可见,食用起来鲜甜渣少,连菜叶都很少渣。现在较难找到优质的迟菜心,甜味也有所减少。”张艳说。
据张艳介绍,迟菜心目前可食用的部分也偏少。“高品质的迟菜心,一颗可卖到70元一斤,但一颗80公分的迟菜心,可食用的部分只有20公分,这影响了经济价值。”张艳说,目前消费者对蔬菜的品质要求在提升,迟菜心也需要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
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种植基地
广东省农科院3年前就和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合作研究,并合作成立了菜心研究院,进行品种等技术层面的研发。其中研究院的品质工程研发中心和种业研发中心由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牵头。
通过科研人员不断提供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产业园的种植实现了减肥减药,提质升效。迟菜心生产周期也提前了一个多月,在国庆节后就可实现上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张艳发现目前增城迟菜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增城迟菜心种植的规模化基地不多、规模小。二是农户种植的方式过于传统,还在“老天下雨、人工浇水”的阶段。三是迟菜心品种杂乱,目前大部分都是农民自己留种,或者是种植大户留种并供应周边的模式。这种不严谨不科学的繁种模式,导致品种退化严重。
“种子位于农业的最上游,品质下降要从种源抓起,否则下游无从谈起。”张艳如此强调。
“新标农业”是一家智能农业公司,该公司正和“”绿聚来”合作,建立了一套“互联网+”的育种平台。迟菜心的种植者通过安插在大棚和土壤里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在手机后端实时采集空气温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强、土壤温度、容积含水率、盐分等数据。这样可以实现对“迟菜心”育留种基地环境参数的精准掌控,并分析养分对种苗的影响。
互联网+迟菜心的模式已经落地,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菜心苗种的各种参数。
“新标农业”CEO廖剑津说,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迟菜心农业大数据,为日后的“互联网+”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但育种还是关键难题。“我们发现,传统育种技术遇到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目前迫切需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突破在育种种植上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如此互联网技术与迟菜心才能得到进一步有机深度的融合。” 廖剑津表示。
傅廷栋院士:迟菜心品质提升要抓住种子这个关键
4月6日上午,受广州市科协邀请,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带领专家团队来到增城调研迟菜心产业。作为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傅廷栋院士专注杂交油菜育种60余年,带领团队育成了70多个油菜品种,其团队的技术优势恰好对接增城迟菜心迫切的技术需求。
傅廷栋院士
“农业生产的特色非常重要,没有特色的农产品很难发展好。一颗菜心的品牌价值能够达到36.7亿元,非常不容易。”傅廷栋院士认为,迟菜心品质退化的原因极可能为种源退化。
“留种繁种的不标准是影响品质的最核心问题,所以抓住种子这条没有错。”他表示,目前要通过对不同品种糖分、纤维等含量分析,进行种源培育和筛选工作,以此让迟菜心回归原来的品质,其团队将助力增城迟菜心的品质提升工作。
傅廷栋还表示,迟菜心的品质提升还需要从肥料、生产环境等因素考量。“霜打的蔬菜会变得更甜更美味,迟菜心可以考虑调整播种期,或者考虑到更北的地方种一种。”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龙锟
上一篇: 禁入!“漏墨”墨盒也是进境固体废物
下一篇: 广州立案查处农药标签标识不规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