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出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浏览次数:756 分类:财经
近日,《关于推进清远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经清远市委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对外发布,作为推进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清远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做优鸡、橘、茶三大主导产业
形成岭南特色优势产业带(区)
《方案》从落实“北部生态发展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立足清远“山地生态农业区”和“南亚热带农业带”农业生产力布局,对清远南北部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定位,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业生产力总体布局。
其中,推动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北部地区实现高水平保护。“三连一阳”地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南部地区建设农产品集散物流中心,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效益的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优清远鸡、柑橘、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做强连州菜心、阳山西洋菜、麻竹笋等特色产业,做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形成岭南特色优势产业带(区),建立适应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需求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构建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岭南特色现代农业新格局。
《方案》的总体目标提出,到2022年,全市现代农业布局合理,农业产业化、绿色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广清接合片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实现清远现代农业走在全省前列。
主要体现在农业质量效益、生产率及农村生活水平三个显著提高。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增长3%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
打造“北江特色”渔业品牌
确保生猪年出栏量超250万头
《方案》主要举措分八部分29条,深入阐述了如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壮大农业全产业链。
在健全农业全产业链方面,《方案》提出,在高标准建设现有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构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乡村振兴样板区,梯次推进乡村振兴新格局。力争到2022年,建成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一县(市、区)一园或多园的总体规划布局。
同时,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以村或镇连片建设,连续三年扶持25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0个特色农业专业镇;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生态健康养殖,打造“北江特色”渔业品牌,到2020年底全市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20家。
当前,生猪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意见》也将其列为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发展环保高效型畜牧业,大力引进大型企业建设现代化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屠宰场落地投产,形成环保高效型畜牧业产能。确保全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250万头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方案》提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打造园区化、高端化、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五化”同步的精优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推动建立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2020年新增村级农村综合服务站20个以上。
实现农业“种养循环”
推进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
这份将近一万字的《方案》,“绿色”“生态”“科技”这几个词频现,绿色发展、科技支撑是清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
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方案》提出,建立健全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度,坚持绿色化转型引领,实现农业“种养循环”,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
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方面,《方案》提出,探索农业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乡村5G网络覆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重点区域5G网络建设。
人才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方案》提出,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借助“起航计划”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发展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上一篇: 广东深圳公积金租房提取比例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