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十件民生实事“期中考”交答卷
浏览次数:699 分类:财经
“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投入161.71亿元,完成年度预计投入数的51.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3.85%,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上半年已落实江门市十件民生实事投入资金6.49亿元,完成年度投入计划的52.71%。”
今年初,在江门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360多名市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市政府今年要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上半年以来,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江门十件民生实事完成率均实现“时间、进度双过半”。在7月28日召开的“一府两院”上半年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市政府向江门的各级人大代表及全市市民交出了一份亮点满满的“期中答卷”。
补齐民生短板
确保实现学前教育“5080”目标
公办幼儿园“一号难求”、民办幼儿园收费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有限……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入园难、入园贵”等学前教育问题愈发突出。今年初,“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发展”项目高票入选江门市十大民生实事,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对补齐这块基础教育短板的诉求和决心。
其实,自2017年以来,江门每年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都超亿元,且逐年增加,但与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发展,7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增加幼儿学位,提升办园质量。”省人大代表黎永梅参加调研时说。
为把“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发展”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江门今年预算投入达1.9亿元,同比增长64.03%,力争今年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80%以上的“5080”目标。上半年,市政府召开了江门市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议,压实责任、倒排工期,确保完成“5080”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幼儿园在园人数为14.34万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1.26%,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79.38%。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是百姓所盼。在“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发展”的同时,江门也下足功夫“提升养老照护服务水平”,这也是今年江门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江门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江门市2020年重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和新建长者食堂选点,申请安排专项资金,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全市7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已有1家建成投入使用、1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7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3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4家正在建设或布局完善中;新建12家长者食堂已有4家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3家完成基础建设。
此外,江门还通过大力推进医疗健康信息便民攻坚行动、扩大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覆盖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源头治理,升级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加大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精准脱贫攻坚
连续四年在省考核中获评最高档次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列入十件民生实事。江门继续聚焦重点人群以及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行路难等问题,精准分类施策,确保不漏一村一户一人,并已连续四年在省年度扶贫工作考核中获评“好”的最高档次。
如,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5097户16659人全部达到“八有”标准并实现在脱贫退出的基础上,制定《江门市脱贫攻坚补短板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对有劳动力的易返贫950人实行挂牌督战。
出台《江门市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生活费和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5965万元,免学费补助资金899.3万元。
在全省首创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和重大疾病100%保障,全市享受精准扶贫医疗保障待遇63301人次,总医疗费用10043.18万元,报销医疗费用9764.67万元等。
“解决饮水难问题”也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大民生问题,列入了今年江门的十件民生实事。今年,江门要落实332条革命老区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目前已覆盖67条,剩余未覆盖的265条已开工建设并按时间进度推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实现稳定脱贫、长效脱贫的重要举措。围绕“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政策”这件民生实事,江门积极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上半年培训各类劳动者1.7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超69%。
上半年,江门还着力“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如,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900元/人/月,低保月人均补差城镇不低于低保标准的75%(675元),农村不低于低保标准的60%(540元);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175元/人/月和235元/人/月;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90%以上……
城市管理提升
完善“硬”设施 提升“软”服务
城市是老百姓集中工作生活的地方。如何完善“硬”设施、提升“软”服务,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列入今年江门十件民生实事。
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试点推行“承诺制+公示”代替公证书方式,累计为75个旧楼加装电梯项目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中15个已完工;推进不少于1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上半年已完成6个,剩余9个正按时间进度推进中;蓬江区、江海区共建成超300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
从单一管理到综合治理,半年多来,江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发展理念,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再提升。与此同时,江门还加快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转变、便企服务向便企便民服务并重转变。
目前,全市首批12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秒批”,其中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发在全国率先实现无人工智能审批(即秒批);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或者“粤商通”,在“粤省事”上线713项,在“粤商通”上线265项等。
十件民生实事,每一件都是民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心所向。接下来,市政府将继续抓落实抓进度,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保质保量地如期兑现民生承诺,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文 唐达 杨小燕)
上一篇: 李希马兴瑞到广东深圳调研
下一篇: 汕头湾隧道首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