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新闻 / 在广东率先推出 惠州“直通车”解决企业难题700多宗
返回

在广东率先推出 惠州“直通车”解决企业难题700多宗

浏览次数:791 分类:惠州新闻

 

“通过参加‘直通车’,我们反映的淡水基地项目供电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减少了发展的后顾之忧,项目得以顺利投产运营。现在公司又追加投资20亿元开工建设新厂房。”10月19日,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总裁办副主任兼基建发展部经理李林为惠州企业“直通车”点赞。

李林所说的“直通车”,是惠州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而在广东省率先推出的一项服务举措。去年1月,惠州创新推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机制,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等市领导牵头,与市直部门及县区负责人组团,“坐诊开方”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截至目前,惠州已举行19期“直通车”活动,办结企业难题722宗。

“直通车”解难题伯恩光学再投20亿建厂

在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洋纳片区,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制造商之一的伯恩光学正在增资扩产、加码布局。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近22万平方米的伯恩精密工业园区,已顺利投产运营。

“这个园区已建好厂房及宿舍面积达48.2万平方米,其中一幢10层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单体工业建筑。”李林介绍,该园区发展很快,目前用工人数超过2万人,去年实现产值约17.5亿元,今年上半年突破10亿元,预计全年可达25亿元。

伯恩光学淡水基地项目如今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曾遇到“成长的烦恼”。时间回到去年5月,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但用电需求成为“头号难题”,一旦用电工程建设进度跟不上,就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投产计划。为此,李林非常着急。

得知惠州开通了“直通车”,市领导面对面为企业解决难题,李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直通车”平台上提交了企业的诉求内容。让他感到意外的时,没多久就接到了“上车”的通知。

“当时在‘直通车’活动上,我反映了企业项目建设面临的难题,希望新增接入专线,保障用电需求。惠州市领导听了后,当即组织相关部门商议研究,给出了回复”。尽管已经过去近一年半,回忆起去年5月10日参加港资企业专场“直通车”,李林记忆犹新。“原本以为一下子难以解决,没想到现场就给出了时间表和承诺,当时就感觉吃下了‘定心丸’。”

李林说,“直通车”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很快又带队到公司现场办公,推进解决问题。目前,新增供电专线的外部接入工程已完成,用电得以保障。变电站的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正是因为通过‘直通车’解决了供电难题,项目得以按时建成投产,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惠州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他说。

今年,伯恩光学再次新增投资20亿元在惠阳淡水基地兴建两幢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现代化生产线,主要生产手机屏幕。目前,该项目已动工,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工业产值超过50亿元。

作为苹果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背后的“隐形冠军”,港资企业伯恩光学在惠阳的成长壮大史,是惠州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注脚。自2008年6月落户以来,伯恩光学在惠阳设立了秋长、永湖、三和、淡水4个生产基地,完成30次增资扩产,累计投资超过380亿港元。

在李林看来,惠州的政府服务、办事效率不断提升,更加坚定了企业扎根惠州以及增资扩产的信心与决心。

800多宗企业诉求超八成已办结

像伯恩光学这样,借助“直通车”解决了实际问题、加速企业成长壮大的案例还有不少。

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雪平介绍,早在2019年初,惠州市委、市政府搭建了“直通车”平台。截至目前,已举办19期“直通车”活动,平台共受理企业诉求851宗(涉及问题863宗),活动日现场共接待企业448家。目前,“直通车”企业诉求整体办结722宗,办结率85%。其中,参与“直通车”现场活动的企业诉求办结率74%,未参与“直通车”现场活动的企业诉求办结率92%。一些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悬而未决、久拖未解的难题,得到妥善处置和解决。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惠州市唐群座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两栋楼需要补办不动产登记,但因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久,多年没有得到解决。在“直通车”活动上,市领导组织相关部门现场研究商讨,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给出办理时限。

“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多年,目前正在走流程,预计11月可以最终办理完成。”该公司管理中心经理衷小博感慨,历史遗留问题确实手续复杂,但“直通车”不仅不回避这些难题,还很快给出解决方案,这让他感到很贴心。

“我们明显感受到惠州的办事效率在提高、营商环境在优化,这对企业来说是利好。”衷小博介绍,上半年该公司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但下半年增长较快。“直通车”帮助解决难题后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自“直通车”工作开展以来,惠州市、县区、各级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访企业超过160家,深入企业调研超400人次,解决了一大批“沉疴顽疾”。

以前,一些企业遇到“疑难杂症”,往往要单枪匹马找出路、找部门,不仅企业来回跑、多头跑,费时费力,单个部门去担责突破“条条框框”,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今,通过“直通车”,企业“问诊”单刀直入,政府“开方”也现场“给个明白”。

胡雪平表示,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着特殊性、复杂性,依靠单个部门的力量很难得到解决。跨部门联动的“直通车”平台打破了这一僵局,专治企业“疑难杂症”。“直通车”已成为惠州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水平、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

“亮灯”机制倒逼部门办事提效

“直通车”持续发挥作用的背后,是惠州形成常态化机制。

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黄武华介绍,在开展“直通车”活动中,惠州探索创新五项机制——建平台,创新诉求受理机制;同步开,创新上下联动机制;点对点,创新双向互动机制;紧跟踪,创新责任倒逼机制;重效果,创新监督评判机制。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推动“直通车”活动取得实效。

在建平台方面,惠州专门建立了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平台,全市所有企业均可通过“直通车”平台全时段、无障碍、高效率地进行网上全程注册登记、诉求反映、查看进度、评价反馈,实现“一条龙”服务。

惠州还创新上下联动机制,每月在市、县区两级同时举行“直通车”活动,由市、县区领导、部门负责人等组成服务团队与前来反映问题的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能解决的当场拍板解决。

“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不是企业单方面提出问题,政府部门就坐在办公室研究解决;而是双方‘点对点、面对面’,经过现场深入沟通、多轮接触,在平台上以‘平行联动、双向互动’的方式进行解决,让信息动起来,方法活起来。”黄武华说。

惠州还创新责任倒逼机制,制定了《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平台诉求“亮灯”机制实施指引》,要求各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企业公布问题处理的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工作措施等具体信息,并依法依规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企业诉求。市政数局每月定期梳理“直通车”活动工作情况和平台满意度及“亮灯”情况,并建立“直通车”台账。同时,市政府督查办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跟进,形成“一对一”责任表,倒逼职能部门加快提升服务效能。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惠州市领导带头参加“直通车”活动,倾听企业声音和诉求,坚持问题导向,面对面商讨解决方案,为广大企业排忧解难。这种直面并解决问题的诚意,可以形成政企良性互动,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让惠州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在各自的层面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疑难杂症”,营造“亲”“清”政商关系,从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从办结率来看,惠州“直通车”的效果相当不错,其经验值得向全省其他城市推广。

声音

“‘直通车’帮了我们大忙”

“我们的健康管理研究院和健康管理产学研基地去年底就建好了,但疫情期间仅组织志愿者、专家团队开展线上疫情防控科普,研究建设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宣教的技能标准;今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后,正积极开展后疫情时代健康宣教、产学研等各项工作,一切都步入了正轨。”10月19日,惠州市立德健康管理研究院法人、理事长蒋卫民谈及项目的最新进展非常欣慰。“最近我们还被授予‘惠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牌匾,我们非常看好行业发展前景”。

就在去年2月,蒋卫民和同事们还一筹莫展。当时,他们申请注册健康管理研究院,但由于是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循,相关部门迟迟没有批复下来。拿不到“准生证”,意味着相关工作基本没办法推进。这可把蒋卫民愁坏了。

得知有“直通车”这样的“绿色通道”可以直接向市领导反映问题,蒋卫民很快搭上了“直通车”,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承诺。“‘直通车’活动结束之后,相关部门与我们积极沟通对接。去年5月29日,研究院终于成功拿到了惠州市民政局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蒋卫民说,“这么顺利地拿到了‘出生证‘,速度出乎我们的意料。”

“‘直通车’办事效率高,帮了我们的大忙。”蒋卫民介绍,该研究院目前正加快发展,队伍也不断壮大,除了专职和兼职人员,还有181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健康科普教育,并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开展健康管理类人才培训,试点承载政府下放的卫生技能培训、基本公共卫生健康宣教工作等。“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