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 / 惠州: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返回

惠州: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浏览次数:216 分类:创新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翻开惠州过去10年的社会建设答卷,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一条条暖心举措,折射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也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温度。

过去10年,惠州的社会建设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上学、就医、养老等更方便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搞定;“夹心层”家庭被纳入“保护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两次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更安全、群众更安心‧‧‧‧‧‧这既是民生的温度,也是幸福的“质感”。

惠民之州,幸福之城。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持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可感知,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有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城镇年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10年来,惠州坚持将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办好民生实事,发展社会事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培训工程,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2年以来,惠州市城镇年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过去五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9243元和27580元,分别提高8.3%和10.7%。

教育是民生之基。惠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过去10年,惠州市每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近2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55%,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超过50%,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教育供给更加充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优质发展和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医疗是民生之需。2012年以来,惠州市积极推进卫生强市和“健康惠州”建设,大力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过去五年,全市新增4家三甲医院、505间医疗机构,升级改造9家县级医院,累计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39个,完成704间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市所有村卫生站实现“一站式报销”,群众就医更方便。

提高保障水平“夹心层”家庭纳入“保护层”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实现“弱有所扶”,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过去10年,惠州市持续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兜底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受助群众的幸福指数。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作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惠州近年来积极探索开展试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重点推进镇(街)长者服务(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站点231个,逐步提升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依托惠州市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为6500多名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配备一键呼叫和紧急呼救设备,并提供免费救护车(1000元内)、24小时热线、定期亲情关怀和上门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弱有所扶提升民生温度。“再苦再累,我也不会放弃他。”刘青玲家住市区中山东路,儿子因为脑瘫不会说话、不会走路。25年来,她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家里生活主要靠丈夫打工维持。刘青玲说,还好政府帮了许多,每个月能领到低保,还有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减轻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幸福路上,不落一人。近年来,惠州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其中,城乡低保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385元提高到2022年的每人每月883元,增长129.3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22年的188元,增长88%;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2022年的252元,增长404%。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等“夹心层”家庭也被纳入“保护层”,经认定后可获得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专项救助;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以上;实施大病二次补偿,报销比例达95%;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惠医保”,最高可享200万元保障‧‧‧‧‧‧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坚实有力地托起了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