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深圳向世界讲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故事
返回

深圳向世界讲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故事

浏览次数:437 分类:科技

埃及时间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中国角“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南南城市气候合作发展”主题边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参会并分享了深圳气候行动经验。据悉,未来深圳将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以目标引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全力打造全球气候适应型城市发展典范。

会前,张亚立与此前参加C40全球市长峰会的区域与市长事务常务总监HastingsChikoko等代表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一直非常关注深圳相关工作,对C40峰会上深圳市市长的致辞表示高度赞赏。会上,北京、昆明、成都等国内外城市也分享了气候行动经验。

当天下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负责人还参加了气候投融资边会圆桌讨论,介绍了深圳气候投融资工作经验。

有研究表明:城市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供应,并产生了全球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已经成为主战场。深圳是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同时也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环境容量小市,作为中国第一个接近全部城镇化的城市,深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探索和示范或许能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作用。

张亚立介绍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深圳的绿色低碳化水平不断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全民参与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深入,具体几个数字可以更好地说明当前取得的成绩: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3.07万亿元、位于亚洲第四;PM2.5降至1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清洁电源装机占比达77%,全国领先;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及网约车率先实现100%纯电动化,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66.6万辆,纯电动物流车保有量全球第一;绿色建筑总面积达到1.47亿平方米;张亚立分享了深圳取得如此成就的经验。

首先是坚持立法创新。法治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保障,40年来,深圳出台了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绿色金融条例、绿色建筑条例等20余部生态环保法规,初步形成以综合性法规为统领、专项法规为主干、政府规章为延伸的制度体系。

其次是坚持科技创新。深圳是全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8年稳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深圳聚焦氢能、储能、核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基础研究,搭建56个创新载体,储能电池市场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核电技术和安全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智能光伏逆变器、锂离子储能等技术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绿色发展也离不开市场与全社会的参与。通过深化碳交易市场建设,深圳以3%的市场配额规模实现全国首批试点碳市场13%的成交金额,管控的制造业企业以62%的增加值增长率实现了40%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了碳增长。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全民参与低碳减排行动热情高涨,屡屡出新的碳普惠场景更是形成了全民降碳新风尚。

同时,深圳一直坚持打造绿色安全生态空间,努力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坚守占全市面积近50%的基本生态控制线,打造“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总体格局。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9.1%,是“国家森林城市”,公园总数达1238座,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公园绿地500米服务覆盖率超90%,老百姓们实现了开窗见绿,推门见景。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