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新闻 / 梅州客家山歌唱响主旋律
返回

梅州客家山歌唱响主旋律

浏览次数:662 分类:梅州新闻

“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民族音乐百花园的一朵奇葩”……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流淌在客家人血液中的律动,蕴含中华民族优秀民歌精髓和独特艺术风格与魅力。

2022年2月24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授予梅州市梅县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牌匾,是继1996年、2011—2013年、2014—2016年、2018—2020年,梅县区第五次获此殊荣,被网友称为“梅开五度”。

客家山歌在梅州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梅州市如何发挥好以山歌为代表的剧种的魅力,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以文化建设推进文明创建、挖掘地域特色?《南方》杂志记者深入采访,探寻背后的故事。

与时代同声

“客家山歌音乐丰富多彩,每个地方的唱腔各有特色,已挖掘整理的唱腔就有数百种之多。这些唱腔音调高扬绵长,节奏自由,节拍多样,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回环曲折,委婉动听。”梅州市戏剧研究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林文祥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道,“在客家山歌丰沃的土壤之上,又发展出了客家山歌剧,可以说客家山歌是客家山歌剧的‘母体’。客家山歌剧包容了客家民俗、民间艺术,并将客家山歌发扬光大。”

几十年来,客家山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梅州本土山歌人才将客家山歌发展得有声有色,创作了一系列佳作。

在广东省12个大剧种中,梅州市占了4席,分别是广东汉剧、客家山歌剧、木偶戏、采茶戏。而客家山歌剧用客家方言演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山歌剧《白鹭村》以乡村建设为背景,山歌剧《春闹》以精准扶贫为题材,《林风眠》是以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代宗师林风眠为人物题材的大型山歌音乐剧。

主旋律领跑、多题材花开,梅州山歌剧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道路上一路高歌。

作为梅州山歌剧创作的“领头雁”,林文祥二十年如一日,带领梅州戏剧人走出了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创新之路。3月,林文祥刚刚获得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的殊荣。

“几十年来,客家山歌剧的创作在坚持弘扬客家文化的同时,始终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调。”林文祥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道,客家山歌剧的雏形是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山歌剧,我党文艺工作者运用客家山歌借物比兴、借景抒情的特长,宣扬了革命理想,为我党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催化了客家山歌剧剧种的形成。因此,客家山歌剧这一剧种天生就存在着善于表现乡村生活及当代生活的基因。

艺润童心

在梅州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毕业生几乎人人都能随口唱20多首地道的客家山歌,校园里“人人会唱山歌,人人喜欢山歌”。

“山歌唱响校内外,客家文化永传扬……”客家山歌版的校歌《新城小学好学堂》记录了新城小学成立以来走过的历史足迹,生动展现了该校以客家山歌为核心开展美育育人的办校特色。

为了擦亮客家山歌品牌,梅州在全市范围进行着不断摸索。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梅州市梅县区为例,梅县区文化馆每年组织山歌擂台赛、斗山歌比赛、全区中小学艺术节、农村业余文艺汇演、社区文艺汇演等活动;专门派骨干成员到学校、社区、机关、农村和企业进行舞蹈、声乐、表演等专业辅导,到各镇文化站辅导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表演节目。近3年来,梅县区累计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618场,服务81万人次,累计组织山歌培训140多场,辅导各类文艺人员8246人次。

山歌之花开山乡

近些年,梅州用山歌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温暖人心,凝聚力量。用山歌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如今的梅州,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客家山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

“山歌唱腔质朴熟悉,群众有共鸣,会跟着一起唱。因此,我特别珍惜每一个角色。”采访中,一名年轻的客家山歌剧演员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小演员”在客家山歌的正能量感召下成长,促使他们在“小角色”上释放大能量,用山歌唱响正能量。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