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凹雕、贴金箔,集多种木刻工艺于一身,这样的作品你见过没?近日,佛山市级饼印非遗传人杨海成耗时两个半月,完成了这样一件作品——“木刻门神”,该作品将参展全国非遗展。
耗时两个半月
雕出木刻门神
近日,杨海成耗时两个半月的木刻门神作品完工,其主体人物“和合二仙”常见于我国传统的婚庆仪式上,在佛山,也常在庆丰收时贴这种年画。画中两位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民间一般贴纸质的门神年画,但杨海成此次雕出木刻“和合二仙”,实属少见。
栩栩如生的“和合二仙”像采用凹雕工艺,五只蝙蝠盘踞四角和正上方,正下方雕有莲花,边框雕成竹节,均是浮雕工艺。蝙蝠、莲花、竹节全部贴上了金箔。每个元素都有美好寓意,“和合二仙”是和谐美好之意,五只蝙蝠象征“五福临门”,荷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竹节以示“竹报平安”。
这一幅木雕门神宽40厘米,高75厘米,约5厘米厚,采用缅甸进口油木雕刻。杨师傅介绍,油木最适合做雕刻,硬度合适,可几百年不腐,也不会生虫,所以作品适合收藏。他按照纸质门神图案1:1来雕刻,“每雕刻完一段,就要用尺子测量一下,尽量保持与原型一致”。再将蝙蝠、莲花、竹节贴上极薄的金箔,这幅木刻门神便有了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作品将参加
全国非遗展
“从来没有人将这么多木刻工艺集中在一个作品之上,”杨海成难掩激动之情,但是他做到了,这幅工艺作品将赠予朋友收藏。
说起这幅作品的诞生,杨海成说是缘于一位多年好友,也是他曾经的徒弟陈永卓的“激将”。80年代时,陈永卓跟着杨师傅学习凹雕技艺。“学了三年左右,但现在全部还给师傅了。”陈永卓笑说。近30年来,陈永卓经营厨具生意,小有成就。但热爱木刻的陈永卓却一直惦记着杨师傅的这门手艺,“自己也接触过,有一定认识,对这个很有感情。”
今年年初,陈先生找到杨师傅,以为他只会雕刻,不会贴金箔,因为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精细的工艺,“现在很少人会做了。”在陈永卓的“激将”下,杨师傅决定尝试集毕生所学,把所有木刻工艺汇聚到一件作品上。于是,两个半月后,这个集凹雕、浮雕、贴金箔与一身的“木刻门神”便诞生了。
“这么大的人物木刻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对师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他做成这个很高兴。”陈永卓说。他表示,将邀请杨师傅携作品参加6月的全国非遗展,之后会把这个木刻门神挂在家中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