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广州自行车道改造启动 项目进行招标采购
返回

广州自行车道改造启动 项目进行招标采购

浏览次数:1036 分类:新闻

402
广州市自行车道改造重点研究范围示意图 广州中心区范围(华南快速三期以南、环城高速东环以西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三个行政区全部范围、白云区华快三期以南地区、天河区华南快速-东环高速以西地区),总面积约374平方公里。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昨日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调整中,有1.2亿元是“公共自行车项目提升推广资金”,理由是为有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按部署,年内需完成3万辆公共自行车试点,今后会视情况考虑追加资金。
这笔资金在昨日公布的百亿预算资金里只占小数目,却引起不少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关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济光说,在公共自行车项目安排资金,他没异议,但有三个问题:项目本身有没有管理、运营方案?投放这么多公共自行车怎么管理,怎么维护?管理维护成本怎么产生?
穗自行车出行率约占全部出行量8%
广州在亚运时曾对自行车道、公共自行车有较大投入,而这次新一轮大规模投入并非昨日才开始酝酿。早在今年4月10日,市长陈建华曾率市政府考察团到杭州考察学习城市慢行设施、公共自行车项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4月15日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座谈会上,市交委主任陈小钢列举一组数据,说明近年广州自行车的出行率逐年降低,1984年自行车出行量占全部出行量约30%,目前已下降到8%,并且老城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广州市交委正抓紧研究制定广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拓展优化方案、相应规章制度。
关于网点设置,市交委将首先选择周边自行车道较完善的公交站、地铁站设置大型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由属地区政府牵头选址,将大型租赁网点向周边支部、内街内巷以及居民小区辐射,建设若干个中小型网点,方便市民租还车,金沙洲、黄埔区大沙地将作为试点。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要考虑广州的特点
对于公共自行车项目安排1.2亿元,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济光在会上连续抛出三问,不少委员附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运作模式予以解释。对此,广州市交委回应,2005年全国各大城市先后发展公共自行车,广州在BRT也投放5000辆,现在广州有三家公司运作,BR T有5000辆,地铁沿线有2000辆,还有大学城的一卡通3000辆。杭州、北京先后发展公共自行车,全国大概三个模式:政府主导、政府跟企业共建、市场化运作,比较成功的是杭州模式,主要特点就是采取政府主导模式。
目前,广州已经有三家公司分别运作公共自行车,但相互不能通借通还,根据广州市交委上阶段去杭州考察的结果,今年计划是推出两三万辆。初步工作方案是按照今年3万辆的目标来推,明后年根据需求,财政安排也是按照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自行车前期的建设投入由市区两级财政安排,后期维护安排通过低收费实现自负盈亏,接下来会改变1小时免费模式,采取相对合理低收费,维护自行车公司日常管理及自行车维护需要。同时,自行车的管理车棚广告,还有自行车的车身,多渠道收入,解决维护问题。今年是按照8比2的模式来投入。
据介绍,目前财政是每年给2000万元补贴,公共自行车99%一小时免费。对于广州市交委代表提到杭州模式较好,有委员说不能一味学杭州,要考虑广州特点,“值得研究,怎么加强管理问题,并不是人家发展得好,就大力去发展。发展结果就会造成得不偿失。杭州规定得很明确,哪些道走,哪些道不该走。”而广州经常自行车、机动车混道行驶。
自行车道改造启动 项目进行招标采购
同时,广州也准备启动自行车道改造。昨日,广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对“广州市自行车道改造策略研究”项目进行招标采购,提出的改造策略、建设计划,将因地制宜增加、连通自行车道的设施。
招标文件显示,广州市政府作出“重建慢行系统,近期重点发展公共自行车”的重大决策。此次研究在全面现状调查基础上,提出中心区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自行车道改造策略、建设计划,指导各区自行车道建设,实现因地制宜增加自行车道设施供应,将连通现状自行车道网络的设施。
据介绍,广州市行政区涵盖在总体研究范围内,重点研究范围包括中心区范围。招标文件显示,由于自行车道规划实施不可避免占用一定道路空间资源,中标方要紧密结合现状及规划道路实际情况,选择条件适宜的道路布设自行车道。在选址布局、措施制定上,尽量减少对机动车、步行与静态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该项目采购预算为60万元,设计单位需在10月30日前完成按评审意见修改后的最终成果报告。
广州市交委:重新发展公共单车三大理由
●国务院有明确要求,2013年36号文,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意见建议。广东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实施意见,对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广州的出行体系,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自行车本身便捷、灵活、使用时间基本可控的特点,作为城市公交、地铁出行的补充,至少时间上可控是对公共交通有效的延伸、补充。
●自行车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低碳、环保、绿色,可以鼓励部分人放弃自驾车,缓解城市停车难、出行难问题。
建言
成立慢行系统推进委员会 人民路中山路恢复自行车道
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兴建一批自行车道,但之后自行车道几乎没有再增。不久前在华南城市论坛上,嘉宾们就广州慢行交通系统之弊提出批评,建议政府尝试在老城区的人民路、中山路恢复设置自行车道。
拜客广州负责人陈嘉俊说,广州现有自行车道一些设计很不人性化,这些不是政府做不到或想不到,而是没有决心去做。很多人行天桥的自行车坡度陡峭得有40度,“如果你是骑车送煤气瓶,四瓶煤气放在单车上,会愿意推车上桥还是在下面冲红灯?”
华南城市研究院研究员朱秋利提出,目前广州恢复慢行系统也存在困难、问题,如许多道路设置上下班时段的公交专线,再划单车道可能影响公交秩序、安全;老城区繁华复杂狭窄路段,已经做了绿化景观广场,再改为慢行道要重新规划设计、建设。不过,长远来看广州改造慢行系统还是利大于弊。
他建议广州交通发展战略能把慢行系统列入城市交通体系,成立慢行系统推进委员会,由政府官员、专家、市民各占1/3,负责参与、监督和推进慢行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等。
与会嘉宾也提出三条建议:希望广州政府废除一些阻碍慢行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规划部门对广州慢行系统重新梳理;首先恢复在中山路、人民路、广州大道的慢行系统。
声音
慢行系统属于公共交通,带有半公益性质,必须由公共财政主导,且要将其建设开支纳入到公共交通项目的建设预算。公共财政投资主要用于道路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平时运营使用成本则由使用者分摊,实行用者自负的原则,对于持市民卡或羊城通的市民使用公共单车与游客在旅游区暂时使用区别收费,优惠时间可限制在半小时。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此前与广州市长陈建华一起前往杭州考察自行车道,考察结束后提出建议。
建议新一批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应考虑设在中心城区的政府办事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公共楼盘、商场等社区周边的民生服务机构附近,以及海心沙、花城广场等公共场所,才能真正打通社区微循环,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倡导环保出行、关注广州自行车发展多年的拜客广州创始人陈嘉俊说,与其政府单方面强推,不如引入公众一起参与政策制订。
链接 北京最早推 杭州目前最成功
国内的公共自行车服务最早出现在北京。2006年北京“以有偿形式出租给消费者”,并由7家企业联合运营,最终难以为继,原因是采取纯市场化运作,缺乏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出现收费不合理、租赁点少等问题。随后,武汉、杭州、上海相继进行不同尝试,采取“政府引导﹢民企运营”模式的武汉由于缺乏监管,运营项目的民企盈利后转向投资其他行业,没有继续投入到自行车业务。
采取“政府投入﹢国企运营”模式的杭州目前发展为拥有国内最密集的公共自行车服务,是国内政府主导的模式中最成功的。政府除进行系统规划外,还协调交警等部门给公共自行车以路权,在网点、系统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购买自行车上投入3.4亿元,每年持续投入1.3亿元,还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供可进行开发的商业资源,以保证服务的专业性、可持续性。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