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2019勒流龙舟文化节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黄连举行百年老龙舟起龙仪式
返回

2019勒流龙舟文化节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黄连举行百年老龙舟起龙仪式

浏览次数:650 分类:新闻

5月25日,2019勒流龙舟文化节启动仪式将在勒流街道黄连社区涌口古庙公园举行,当天也是黄连举行百年老龙舟起龙仪式的日子。

黄连龙舟文化在勒流乃至顺德来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黄连起龙仪式的盛况也在纪录片《寻味顺德》中有所展现,成为很多人对于顺德龙舟文化的初印象。而在黄连龙舟文化的背后,记载着黄连的历史、经济、庙宇、传说……

香云纱工人“造”出龙虱

古庙公园前的河涌段,承载着黄连龙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里,埋藏着两艘龙舟,其中一艘已超过150年历史,将在本周六举行的黄连起龙仪式上,这艘百年老龙舟将再次出水,迎接端午节的到来。这里也是黄连等附近村居的小孩子学习扒龙虱的地方,从不断翻船落水到极速前进,可能只需要一个暑假的时间。

在顺德,龙舟及龙舟活动十分常见,并不是黄连所独有的,但单人龙舟“龙虱”,则是黄连独有的民间文化产物,黄连龙虱游艺也在去年成为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虱的诞生,源于顺德一种矜贵的丝织品“香云纱”。20世纪30年代,是黄连茧绸业的鼎盛期,成为黄连经济的一大支柱,并带动了晒莨业的发展,香云纱作坊多达几十家。当时的香云纱工人,把薯莨桶(一种用来储放制作香云纱的特色植物汁液染料“薯莨汁”的木桶,呈椭圆形,能容纳一个人坐入其中)用于游龙竞技,并起名为龙虱。

在这样的经济和历史环境下,龙虱这种黄连独有的民间文化产物便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名为“通天埠”的龙虱竞渡活动。但是,随着香云纱产业的式微,龙虱也逐渐消失了。然而,总有人记挂着这种单人龙舟,这个人就是黄连社区居民何东成。

在何东成手里,龙虱得以受到重现,并从薯莨桶演变成一种造型更接近龙舟,也更利于用作竞技比赛的样子。在龙虱展览中,可以看到初代龙虱(薯莨桶)、二代龙虱和三代龙虱,其中三代龙虱在二代龙虱的基础上增加了脚踏板,连接船尾的转向拨片。随着龙虱的重现,龙虱培训班、龙虱竞渡活动也随之开展。

古建筑见证昔日繁荣

在黄连,能够反映昔日繁荣经济的,不仅有龙虱,还有庙宇、码头、房屋等建筑。

位于古庙公园旁的先蚕庙,就是代表之一。据记载,蚕丝一业,乃出嫘祖上古人,据说是西陵氏之女,黄帝元妃。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缫丝织绢之术,被后人崇奉为先蚕圣母。黄连涌口的先蚕庙,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一百多年历史,在1997年由众乡亲筹资重建。

如果说,用于敬奉先蚕圣母的先蚕庙,寄寓着人们对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美好期望,那么,何诒燕堂码头则是昔日黄连商贾云集盛况的历史注脚。何诒燕堂码头是黄连最兴盛的码头,往来黄连进行商品贸易的船只在此停泊,昔日黄连的商会也设在此处。

从何诒燕堂码头堤上往下走约十五级台阶,是一个大平台,两旁各伫立着一头石狮,一公一母,相视而坐。据介绍,这对石狮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质地为红砂岩,是顺德范围内保留得最完整、最大的明朝古石狮。其中,公狮头呈长型,高度为1.43米,长1.5米,母狮头部毛发呈髻型,连底座高1.65米,长1.47米。这对石狮不仅是何诒燕堂码头的标识,也有着镇水之意。

经济的繁荣昌盛,反映在房屋上,何氏古宅是其中的代表。何氏古宅由园林景观、景门、镬耳墙、漏窗、凉亭等传统岭南建筑元素构成,并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成为风格突出的建筑物。这座建于清末的古宅,经过岁月的洗礼,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如今,何氏古宅被活用为私房菜馆,也就是黄连新十景之一的年丰楼。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