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岭南韵味和时代气息兼具 广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音乐会”在中山纪念堂举行
返回

岭南韵味和时代气息兼具 广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音乐会”在中山纪念堂举行

浏览次数:4739 分类:新闻

昨晚,“国乐颂中华——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音乐会”在中山纪念堂举行。音乐会立足岭南文化、广东音乐,集合国内优秀民乐表演团队,以精品晚会的形式歌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历程,表现人民美好生活,反映新时代奋进精神。

音乐会由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广播电视台承办,广东各界人士代表、港澳爱国同胞代表等共1600多人观看演出。

香港观众:年轻人应为国出力

音乐会的高潮分别出现在《爱我中华》和《我爱你中国》中,戴玉强、全体演奏家在台上,一千多名观众站在台下,因为爱国情绪的感染,同频率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集体向祖国表白,现场顿时变成一片“中国红”,“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这样的歌声响彻中山纪念堂上空,现场出现欢乐祥和的大合唱。

当演出散场时,观众们依然激情高昂,哼着“我爱你中国”的旋律,走入广州绝美的夜色中。

李阿姨出生在香港,回顾整场演出,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听到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时,她深有感触:“音乐里传递出年轻人奋勇争先的一股劲,真的特别好!年轻人就应该为国出力,奋发向上。我想告诉香港的年轻人,有劲儿应该把香港建设好。让香港能够跟着祖国发展的步伐,繁荣富强,安居乐业。”

粤港澳三地音乐家齐奏《弯弯的月亮》《七子之歌》

当晚,来自香港的竹笛演奏家杨伟杰、广东民族乐团青年琵琶演奏家顾圣婴、澳门二胡演奏家巫少雄合奏《弯弯的月亮》《东方之珠》《七子之歌》,三首分别代表粤港澳不同特色的流行代表作,二胡、竹笛、琵琶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展现三地紧密相连的情缘,充分表达粤港澳三地同声同气、同根同源的湾区人文内涵,也寓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

杨伟杰是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近两年他在大湾区的多个城市巡演,而这也是大湾区在文化方面交流融合的最好体现。他说:“我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受惠者,未来我们也将乘着发展的翅膀,为岭南文化和国乐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巫少雄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澳门回归20周年,自己能在这一重要时刻以粤港澳三地演奏家合奏的形式为祖国献礼,非常荣幸。“澳门人对祖国的向心力很强,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我很自豪”。他说。

岭南韵味和时代气息兼具

音乐会演绎了近20首音乐佳作,展现了国乐传承发展的全新面貌。在演绎冼星海作曲的《黄河》时,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神骏乐团和广东民族乐团联袂演出,展现出恢宏的气势。音乐会演绎了近20首音乐佳作。随后,诸多广东音乐代表作的全新改编凸显了传统特色、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彩云追月》由琵琶担纲主奏乐器,著名国乐艺术家方锦龙率领芳华十八乐团,整体演绎在保持浓厚岭南韵味基础上,更添灵动和跳跃,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悠长。

传统名曲《旱天雷》以高胡演奏为主力,打击乐的融入使得整首乐曲更具时代气息。知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的诠释足见其深厚功底。在二胡、琵琶、笛子、小提琴等不同地域乐器的加入下,民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编曲呈现十分大胆,让人窥见广东音乐人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赛龙夺锦》表达了青年人不懈奋斗的时代气质。

《鼓舞中华》《男儿当自强》由多次获得格莱美奖的跨界音乐家吴彤和玖木乐团联手奉献。乐团成员虽全是女子,但对中国大鼓的演绎堪称“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在激情澎湃中别具意蕴,又不失中国气派,最是催人奋进。二胡世家陈耀星、陈军、陈依妙爷孙三代人同台完成《战马奔腾》。值得一提的是,本首曲子是陈耀星的成名作,别有妙用的表演安排体现了国乐传承的乐观前景。在压轴阶段,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引吭高歌,一曲《新的天地》唱出了中华儿女昂扬奋进的自信和豪情。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