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音乐会,从广州黄埔到波密玉许
浏览次数:622 分类:新闻
今日广东网讯 4月23日,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区教育研究院在东荟花园小学开展广州黄埔-波密玉许“网络教学成长伙伴结对”系统工程“互联网+同步课堂”第四场联合教研——音乐专场活动。
区教育局、区教育研究院、东荟花园小学相关人员,区各公民办小学音乐教师代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玉许乡学校师生代表近700人参加此次活动。本场活动打破地域限制,同步面向黄埔区对口帮扶的清远佛冈县、贵州、新疆等地区学校师生同步直播,在线观摩达3000人次。
此次活动的第一堂课是由东荟花园小学李琳玉老师和二年级学生带来的歌唱课《牧童之歌》。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李琳玉老师首先通过一组新疆风情图片和生动的歌曲范唱进行情境创设,并通过骑马律动的学习迅速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通过“模仿、听唱、接龙、对比”等多种演唱方式引导学生们唱准、唱好歌曲并突出教学重难点。最后通过一组以新疆、广州、西藏、贵州等地为题材的“按节奏读句子”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点检测。
东荟花园小学王丛丛老师带来的是欣赏课《溜冰圆舞曲》。课堂从回顾圆舞曲和进行曲两种音乐体裁开始,通过回顾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自然地导入新课《溜冰圆舞曲》。王丛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溜冰情景的回顾,启发学生想象出溜冰者在冰上的舞姿。在圆舞曲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划旋律线以及划图形谱的丰富教学活动中,不断熟悉《溜冰圆舞曲》的主题音乐,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一位东荟花园小学老师田婧带来的是舞蹈课《蒙古舞》。课堂伊始,孩子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活动关节、拉伸肢体。接下来田婧老师带领学生们复习上节课《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单勒马手、提压腕、双耸肩和立掌步,巩固《蒙古舞》组合一。接着,在熟悉原有组合的基础上,新授了两组动作——双勒马手和扬鞭勒马手,完成了《蒙古舞》完整组合的学习。最后以学生自主选择的蒙古舞动作的形式进行创意舞蹈结束造型,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玉许乡中心小学教师代表余东丽老师在观摩《蒙古舞》舞蹈课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观课心得。余老师在玉许乡中心小学担任三年级数学和音乐教学工作。她表示,作为一名不专业的音乐老师,这样一节舞蹈教学课让她受益匪浅。
余东丽老师说:“我们所处的地方是藏区,孩子们天真活泼、热爱舞蹈,玉许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得知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的田老师要给我们教蒙古舞,内心十分激动与期待。田老师的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课堂,把课堂当成了舞台,架起了听觉、视觉、触觉的一座桥梁,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舞的美,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藏舞与蒙古舞的区别。我们班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蒙古舞,从孩子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们被田老师的课深深吸引,都很专注地跟着田老师学习并做动作,课后还很兴奋地在跳舞。”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锦莹在课例点评中表示:“三节课执教老师都用最专业的音乐技能做了最直观的课堂示范。第一节课,李琳玉老师在课堂中用音乐贯穿始终,尊重循序渐进的音乐规律,课堂知识点、重难点把握的非常好,课堂完成度高。第二节课,欣赏课是教学上的难关,其难点在于欣赏课对老师的音乐素养要求很高。王丛丛老师教学节奏紧凑、条理清晰,活动设计巧妙,教师以“美的示范、美的伴奏、美的指挥”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第三节田婧老师的舞蹈课,整节课堂风格突出,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层层递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常规班级舞蹈教学的探索。
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文娟在活动总结中表示,音乐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专业特点、知识体系和教学规律,这次活动是黄埔区小学音乐学科近年来探索“黄埔标准——黄埔区小学音乐教学规范、黄埔区小学生音乐能力标准、黄埔区小学生音乐能力评价标准”的一次积极实践。“我们将以《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为指导,愿和波密、喀什、都匀、佛冈等地及其他地区的音乐教师一起,以课堂为载体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为不断夯实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而努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谢泽楷 通讯员 王琪
图/广州黄埔教育
今日广东网讯 4月23日,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区教育研究院在东荟花园小学开展广州黄埔-波密玉许“网络教学成长伙伴结对”系统工程“互联网+同步课堂”第四场联合教研——音乐专场活动。
区教育局、区教育研究院、东荟花园小学相关人员,区各公民办小学音乐教师代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玉许乡学校师生代表近700人参加此次活动。本场活动打破地域限制,同步面向黄埔区对口帮扶的清远佛冈县、贵州、新疆等地区学校师生同步直播,在线观摩达3000人次。
此次活动的第一堂课是由东荟花园小学李琳玉老师和二年级学生带来的歌唱课《牧童之歌》。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李琳玉老师首先通过一组新疆风情图片和生动的歌曲范唱进行情境创设,并通过骑马律动的学习迅速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通过“模仿、听唱、接龙、对比”等多种演唱方式引导学生们唱准、唱好歌曲并突出教学重难点。最后通过一组以新疆、广州、西藏、贵州等地为题材的“按节奏读句子”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点检测。
东荟花园小学王丛丛老师带来的是欣赏课《溜冰圆舞曲》。课堂从回顾圆舞曲和进行曲两种音乐体裁开始,通过回顾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自然地导入新课《溜冰圆舞曲》。王丛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溜冰情景的回顾,启发学生想象出溜冰者在冰上的舞姿。在圆舞曲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划旋律线以及划图形谱的丰富教学活动中,不断熟悉《溜冰圆舞曲》的主题音乐,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一位东荟花园小学老师田婧带来的是舞蹈课《蒙古舞》。课堂伊始,孩子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活动关节、拉伸肢体。接下来田婧老师带领学生们复习上节课《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单勒马手、提压腕、双耸肩和立掌步,巩固《蒙古舞》组合一。接着,在熟悉原有组合的基础上,新授了两组动作——双勒马手和扬鞭勒马手,完成了《蒙古舞》完整组合的学习。最后以学生自主选择的蒙古舞动作的形式进行创意舞蹈结束造型,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玉许乡中心小学教师代表余东丽老师在观摩《蒙古舞》舞蹈课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观课心得。余老师在玉许乡中心小学担任三年级数学和音乐教学工作。她表示,作为一名不专业的音乐老师,这样一节舞蹈教学课让她受益匪浅。
余东丽老师说:“我们所处的地方是藏区,孩子们天真活泼、热爱舞蹈,玉许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得知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的田老师要给我们教蒙古舞,内心十分激动与期待。田老师的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课堂,把课堂当成了舞台,架起了听觉、视觉、触觉的一座桥梁,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舞的美,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藏舞与蒙古舞的区别。我们班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蒙古舞,从孩子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他们被田老师的课深深吸引,都很专注地跟着田老师学习并做动作,课后还很兴奋地在跳舞。”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锦莹在课例点评中表示:“三节课执教老师都用最专业的音乐技能做了最直观的课堂示范。第一节课,李琳玉老师在课堂中用音乐贯穿始终,尊重循序渐进的音乐规律,课堂知识点、重难点把握的非常好,课堂完成度高。第二节课,欣赏课是教学上的难关,其难点在于欣赏课对老师的音乐素养要求很高。王丛丛老师教学节奏紧凑、条理清晰,活动设计巧妙,教师以“美的示范、美的伴奏、美的指挥”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第三节田婧老师的舞蹈课,整节课堂风格突出,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层层递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常规班级舞蹈教学的探索。
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陈文娟在活动总结中表示,音乐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专业特点、知识体系和教学规律,这次活动是黄埔区小学音乐学科近年来探索“黄埔标准——黄埔区小学音乐教学规范、黄埔区小学生音乐能力标准、黄埔区小学生音乐能力评价标准”的一次积极实践。“我们将以《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为指导,愿和波密、喀什、都匀、佛冈等地及其他地区的音乐教师一起,以课堂为载体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为不断夯实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而努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谢泽楷 通讯员 王琪
图/广州黄埔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