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坊心目中的最美社区长什么样?有答案了!
浏览次数:646 分类:新闻
今日广东网讯 “一个理想的社区应该有人情味,邻里互相认识,有各类活动可以参加;对老人小孩,或社区里的困难邻居特别关照;而且还要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不断完善,变得越来越好。”
区豪(化名)在广州生活了大半辈子,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广”。不久前,他所居住的东湖新村社区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承办的“寻找广州市最美社区”活动中,被广大市民读者和专家誉为“最美社区”。
东湖新村社区一角。
在区豪等街坊看来,东湖新村名副其实。活动结果公布的那一天,他们便相互告知热闹庆祝。区豪说,“一方面是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我们生活的社区可以在这次活动后,有更充足的动力,让它变得越来越美。”
在更早前,“寻找广州市最美社区”活动历时两月,特邀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任陈家刚、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黄丽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颜海娜与广大市民读者一同,从全市约1610个社区中寻找街坊最为喜欢的社区。
广州,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
广州人讲究“人情味”,而“人情味”最浓厚的地方,就在社区之中。也正是这一场最美社区寻找行动,80个社区从中脱颖而出,让广大街坊又一次生动具体地体会到广州社区的美,同时也展示出街坊们对社区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提供了典型经验,带动更多社区成为广州市民心目中的“最美社区”。
广州街坊心目中的最美社区
东湖新村社区因临近东山湖公园而得名,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但真正令区豪等人自豪的,不只是这份“威水史”。2018年,越秀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入驻东湖新村社区,引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
从这一刻开始,东湖新村的生活便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从文明宣讲、科技法律科普、健康卫生,到教育文化、社区文艺等功能,应有尽有。在东湖新村,社区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东湖睦邻节,组建了社区文艺团队,开展义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社区民意收集站。而长者日托中心、长者饭堂、护理站等服务场所,则解决了辖内长者街坊的日常需求。
东湖新村社区
“寻找最美社区”活动负责人透露,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街坊,对美好“社区”有着各自的理解。此前,活动主办方于2020年12月面向全市1600多个社区发动征集。其中,有历经半世纪的老旧小区,麻石街,西关巷,正因微改造时髦起来;有扎根繁华区域的现代社区,配备社区随约服务等系列智慧措施,打造更便捷的社区生活;还有的社区撬动多方活力,掀起一场场社区建设共成长活动。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全城寻找最美社区汇聚全城之力,寻找出20个最美社区,疫情防控最美社区、幸福社区、智慧社区、颐养社区、活力社区、文明社区各10个,“在过去五年,广州一直积极优化完善幸福社区建设。从基础设施到环境卫生,从治理模式到服务体验……近年来,走入广州的大小社区,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就在身边发生。而典型社区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社区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
来自番禺丽江快乐艺术团的曾艺居住在丽江社区,在寻找最美社区活动中,被誉为“活力社区”。曾艺对此颇为感触,“过去20年,我们看见洛浦街的硬件越来越好,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2001年,我们就成立了艺术团,现在团队平均年龄64岁,可以说已经是经过了好几代的发展,但初心不变,就是希望在社区营造快乐的氛围。”
曾艺回忆道,“而舞蹈团的成立一方面是希望展现退休后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人们在社区生活,如果有一支舞蹈队时时刻刻开展公益表演,一定能将这份舞蹈的快乐在社区传递到每一个人身上,在社区表演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了幸福感,所以希望一直生活在这个社区生活。”
众说最美社区:让社区服务更加丰富多彩、精准精细
@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任陈家刚:
东湖新村社区一直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社区服务更加丰富多彩、精准精细,在这里居住的居民无疑也是幸福的。而二沙岛社区在文明社区建设方面的理念和实践是值得肯定的,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建设,还十分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弘扬传统文化,让文明传承有序,通过居民榜样作用,让文明接力传递。
广重社区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长者面临三大难题:照顾难、就餐难、身心健康支持难。社区为此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医养结合(护理站),还着力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真正让老年人颐养天年。
兰花社区通过随约服务网上驿站,推进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彩虹站”分类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共参与,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实现党员服务精准化,以科技为支撑,通过融媒体、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居民群众好评是最大肯定。
秀全社区不仅空间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交通网络完善,而且不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社区改造注重公共区域道路防滑、阶梯无障碍,从细节上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精心设计符合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精准满足特定老年人服务需求,营造居家养老良好氛围,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黄丽华:
有效的基层治理让蟠虬社区这个深度老龄化的社区焕发出了新活力,社区环境在城市更新中展现出新面貌,优质的公共服务让老年人在社区中能够有品质、有尊严地生活。守望相助、与邻为善——这是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该有的样子。
幸福誉社区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的知识城在广州最美社区中首次亮相,体现了知识城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样板的理念,国际一流水准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将打开广州创新的想象力,也为广州社区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
普晖社区有效动员和整合商居综合社区中的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增进了多元主体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成功打造了“五色”志愿服务社区品牌,在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做出了典范。
祈福新邨社区在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领域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充分满足了社区内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社区的国际化与包容性,更是令其成为正处于加速形成过程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典型缩影。
在富庭社区,无论是社区疫情防控,还是旧楼宇加装电梯、小区业主自治,处处都看得见党组织及党员的作用。可见凡是社区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治理效果就好。而凤仪社区的特色在于居民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进而又促进了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并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社会资本。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颜海娜:
天誉社区针对性地开展了疫情防控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阻止疫情在社区传播蔓延。凤馨苑社区则是党员干部严守防控一线,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志愿服务携手共同抗疫,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扎实有效。
车陂北社区的特色在于推进社区15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均衡配置社区服务资源;居民自治氛围浓厚;居民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顺畅的反映渠道,居民认同感、归属感高。梓元岗社区建立了多方治理、多方参与、多方服务的治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工作格局,社区认同感、凝聚力不断增强。
南北台社区则体现在打造的“幸福系列”社区品牌,成立老年人协会,各类养老服务项目落地,社区家政服务完善;依托南沙街“颐养居”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满意度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图/受访者提供
今日广东网讯 “一个理想的社区应该有人情味,邻里互相认识,有各类活动可以参加;对老人小孩,或社区里的困难邻居特别关照;而且还要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不断完善,变得越来越好。”
区豪(化名)在广州生活了大半辈子,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广”。不久前,他所居住的东湖新村社区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承办的“寻找广州市最美社区”活动中,被广大市民读者和专家誉为“最美社区”。
东湖新村社区一角。
在区豪等街坊看来,东湖新村名副其实。活动结果公布的那一天,他们便相互告知热闹庆祝。区豪说,“一方面是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我们生活的社区可以在这次活动后,有更充足的动力,让它变得越来越美。”
在更早前,“寻找广州市最美社区”活动历时两月,特邀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任陈家刚、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黄丽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颜海娜与广大市民读者一同,从全市约1610个社区中寻找街坊最为喜欢的社区。
广州,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
广州人讲究“人情味”,而“人情味”最浓厚的地方,就在社区之中。也正是这一场最美社区寻找行动,80个社区从中脱颖而出,让广大街坊又一次生动具体地体会到广州社区的美,同时也展示出街坊们对社区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提供了典型经验,带动更多社区成为广州市民心目中的“最美社区”。
广州街坊心目中的最美社区
东湖新村社区因临近东山湖公园而得名,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但真正令区豪等人自豪的,不只是这份“威水史”。2018年,越秀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入驻东湖新村社区,引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
从这一刻开始,东湖新村的生活便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从文明宣讲、科技法律科普、健康卫生,到教育文化、社区文艺等功能,应有尽有。在东湖新村,社区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东湖睦邻节,组建了社区文艺团队,开展义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社区民意收集站。而长者日托中心、长者饭堂、护理站等服务场所,则解决了辖内长者街坊的日常需求。
东湖新村社区
“寻找最美社区”活动负责人透露,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街坊,对美好“社区”有着各自的理解。此前,活动主办方于2020年12月面向全市1600多个社区发动征集。其中,有历经半世纪的老旧小区,麻石街,西关巷,正因微改造时髦起来;有扎根繁华区域的现代社区,配备社区随约服务等系列智慧措施,打造更便捷的社区生活;还有的社区撬动多方活力,掀起一场场社区建设共成长活动。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全城寻找最美社区汇聚全城之力,寻找出20个最美社区,疫情防控最美社区、幸福社区、智慧社区、颐养社区、活力社区、文明社区各10个,“在过去五年,广州一直积极优化完善幸福社区建设。从基础设施到环境卫生,从治理模式到服务体验……近年来,走入广州的大小社区,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就在身边发生。而典型社区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社区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
来自番禺丽江快乐艺术团的曾艺居住在丽江社区,在寻找最美社区活动中,被誉为“活力社区”。曾艺对此颇为感触,“过去20年,我们看见洛浦街的硬件越来越好,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2001年,我们就成立了艺术团,现在团队平均年龄64岁,可以说已经是经过了好几代的发展,但初心不变,就是希望在社区营造快乐的氛围。”
曾艺回忆道,“而舞蹈团的成立一方面是希望展现退休后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人们在社区生活,如果有一支舞蹈队时时刻刻开展公益表演,一定能将这份舞蹈的快乐在社区传递到每一个人身上,在社区表演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了幸福感,所以希望一直生活在这个社区生活。”
众说最美社区:让社区服务更加丰富多彩、精准精细
@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任陈家刚:
东湖新村社区一直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社区服务更加丰富多彩、精准精细,在这里居住的居民无疑也是幸福的。而二沙岛社区在文明社区建设方面的理念和实践是值得肯定的,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建设,还十分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弘扬传统文化,让文明传承有序,通过居民榜样作用,让文明接力传递。
广重社区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长者面临三大难题:照顾难、就餐难、身心健康支持难。社区为此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医养结合(护理站),还着力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真正让老年人颐养天年。
兰花社区通过随约服务网上驿站,推进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彩虹站”分类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共参与,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实现党员服务精准化,以科技为支撑,通过融媒体、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居民群众好评是最大肯定。
秀全社区不仅空间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交通网络完善,而且不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社区改造注重公共区域道路防滑、阶梯无障碍,从细节上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精心设计符合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精准满足特定老年人服务需求,营造居家养老良好氛围,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黄丽华:
有效的基层治理让蟠虬社区这个深度老龄化的社区焕发出了新活力,社区环境在城市更新中展现出新面貌,优质的公共服务让老年人在社区中能够有品质、有尊严地生活。守望相助、与邻为善——这是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该有的样子。
幸福誉社区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的知识城在广州最美社区中首次亮相,体现了知识城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样板的理念,国际一流水准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将打开广州创新的想象力,也为广州社区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
普晖社区有效动员和整合商居综合社区中的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增进了多元主体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成功打造了“五色”志愿服务社区品牌,在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做出了典范。
祈福新邨社区在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领域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充分满足了社区内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社区的国际化与包容性,更是令其成为正处于加速形成过程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典型缩影。
在富庭社区,无论是社区疫情防控,还是旧楼宇加装电梯、小区业主自治,处处都看得见党组织及党员的作用。可见凡是社区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治理效果就好。而凤仪社区的特色在于居民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进而又促进了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并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社会资本。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颜海娜:
天誉社区针对性地开展了疫情防控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阻止疫情在社区传播蔓延。凤馨苑社区则是党员干部严守防控一线,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志愿服务携手共同抗疫,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扎实有效。
车陂北社区的特色在于推进社区15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均衡配置社区服务资源;居民自治氛围浓厚;居民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顺畅的反映渠道,居民认同感、归属感高。梓元岗社区建立了多方治理、多方参与、多方服务的治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工作格局,社区认同感、凝聚力不断增强。
南北台社区则体现在打造的“幸福系列”社区品牌,成立老年人协会,各类养老服务项目落地,社区家政服务完善;依托南沙街“颐养居”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满意度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图/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打工人注意!明天要上班,还有中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