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珠三角第3位!2022年一季度惠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1.4%
返回

珠三角第3位!2022年一季度惠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1.4%

浏览次数:454 分类:产业

在近日公布的惠州一季度经济成绩单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3亿元,增长11.4%,较2021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增速居珠三角第3位、全省第6位。

近年来,惠州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认识到当前做好“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全局高度和历史维度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抓好“九大攻坚”行动,将乡村振兴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固本强基

惠州粮食播种面积实现连续3年增长

农时不等人。惠州农业农村部门开年第一天就开始部署春耕备耕工作,确保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分别到田间地头调研春耕生产,深入一线,围绕扶农惠粮落实、春耕备耕、农资储备等工作进行调研督导,进一步压实责任,切实抓紧抓实粮食生产。

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和涉农保险政策,制定出台《2022年惠州市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惠州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行动方案》,强化农资保供、服务指导和宣传引导……惠州多措并举带动农民群众迅速掀起春耕备耕高潮,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行动,解决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效益问题,更是守住耕地红线、保住粮食生产命脉的行动。全市2021年共完成撂荒耕地复耕面积4.3万亩,其中15亩以上连片撂荒耕地复耕面积3.6万亩,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惠州2021年1.649万亩撂荒耕地复耕任务。2022年计划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3.56万亩,全面消灭连片15亩以上可复耕撂荒耕地。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起,惠州粮食播种面积实现连续3年增长,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粮食生产面积172万亩,较省下达的任务增加2.2万亩。据市农业农村局初步统计,截至4月中旬,全市已落实春耕早稻58.97万亩,比增4.47万亩;玉米10.55万亩,比增2.23万亩,为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

产业先行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惠州市坚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等为抓手,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除了每月领工资外,产品销售有分红,家里土地流转还有租金,总收入比在外打工还要高……在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工作的当地村民李伟庭如是说。该产业园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机+科技+互联网”的模式,2020年以合同制带动农户8482户,以合作制带动农户9227户,以其他方式带动农户23280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903元。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惠州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十三五”期间,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5.63亿元,2015—2020年年均增长3.5%。而2021年,农林牧渔业产值370.43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两位数增长。

工业农业齐头并进,惠州在“三农”领域下了力气和真功夫。2022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增速居珠三角第3位。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一方面,惠州将继续大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立足传统、特色产业,发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优势,推动有条件的镇实现“一镇一园”;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

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惠州将按照“美线强点、连点成片、以片带面”的总体要求,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

“巩固提升环罗浮山等13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新增启动建设10条示范带。”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示范带把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的乡村串联起来,带动基础薄弱的乡村共同发展,同时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人来说是重大机遇,也给农村和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惠州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平天认为,农业企业在更加注重和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光靠一产容易陷入“看天吃饭”,他带领单一型蛋品生产销售企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二产研发烘焙类加工产品,三产发展文旅结合项目,既扩展了企业产业链,又能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