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源新闻 / 河源林寨古村落:凭借四角楼古建筑群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返回

河源林寨古村落:凭借四角楼古建筑群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浏览次数:8482 分类:河源新闻

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名单,和平县林寨古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广东省和平县林寨古村以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著名,位于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内,是广东省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和平县政府计划将其打造成4A级旅游风景区。拥有“全国最大四角楼古建筑群”的古村落,现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客家风格的四角楼,其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艺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
据史载,和平县林寨镇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军南下时,南越王赵佗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派一姓林将军到当地筑寨守关,官府后来便用他的姓而命名为林寨。
自元朝以来,兴井村民凭借土地的肥沃和浰江水运之利,务农经商,富甲一方。
清代至民国期间,兴井村富裕人家建造了一座座高大的房屋,形成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目前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有24座,其中清代20座、民国4座,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条件,现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须在2500平方米以上,兴井村古民居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已远远超过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标准,且这些古民居集中在2公里范围内,在广东省内也是罕见的。因此,林寨兴井古建筑群是和平县一笔丰厚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地方特色独一无二,具备参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基本条件。
26
 
 
林寨,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军南下时,南越王赵佗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派一姓林将军来此筑寨守关。由于有建树,官府便用他的姓,命名为林寨,后来成为龙川古县的第十二都。
由于军事防守需要,宋朝时期辟为城池,城宽四佰捌拾丈,高三丈,辟东、西、南、北四门,宋末文天祥曾来此地搬兵救循州,城内设练武、商贸、娱乐三大广场,内有民居、宗祠、塾馆、戏台、水井、巷街、驿站、寺庙、社坛等,明末、清初拓展为村落,清末、民国初期部分护城河被夷为平地,其余成为六口鱼塘,村落再度扩展,村落、村道曾多层次升高修铺,下挖1.2米,可见砖铺大街。
林寨镇境内属丘陵地带,浰江河一江穿越全镇,两岸一马平川,是一个因水而兴、因人而盛的古镇,为避水患,乡中多为建木石结构的楼房,众多的古建筑群闻名海内外、既有西式洋楼、又有中式庭院,整体保存比较完好。每座楼三层以上,每层面积数百至数千平米不等,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无以伦比,是中国历史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洪、防卫、居住、仓储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田园古堡。
林寨自古以来水上运输较为发达,是东江上游水上运输中心。林寨古村地势低洼,常遭水浸,为避水患和匪盗之扰,乡间房屋多为木石建筑。自明朝后期起,建有280多幢古民居,其中核心区就建有24幢较为出名四角楼。林寨的四角楼以大夫第命名,据说起源于清咸丰岁下正陈鸿鉴受封朝议大夫。不过各楼另有别名称谓,如大夫第、新朝议第、老朝议第、德基楼、恒泰楼、司马第、中宪第、永贞楼、薰南楼、福谦楼、谦光楼、宣仪第、德星第、三角楼、当铺、美尽东南、颍川旧家、洋楼等。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湛,文化底蕴之厚重,这在全国实属罕见。堪称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古建筑群,保存最完好的东江客家文化古村。
林寨古村悠悠二千多年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使古村遗存着古巷、古墙、古道、古井、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独特的“老八古”;林寨人崇文重教,俊才辈出,曾孕育清嘉庆庚辰科状元陈继昌,清光绪两广巡抚陈琼润;林寨严村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先祖入粤始居地;乡间有盛演粤剧、赛龙舟、舞龙舞狮、席床生日等习俗,是典型的客家文化之乡。
自驾车线路:深圳:深惠高速—惠河高速——粤赣高速—东源县灯塔出口下高速——途径漳溪——船塘——礼士——到达林寨广州:广惠高速—惠河高速——粤赣高速—东源县灯塔出口下高速——途径漳溪——船塘——礼士——到达林寨。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