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南海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返回

南海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浏览次数:998 分类:产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正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南海是国内传统制造业重镇,能否把握机遇成功转型升级,对南海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南海正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借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进程。昨日,广东省大数据开发者大会暨2017云栖大会·广东分会(佛山)在南海召开,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ET工业大脑首席架构师刘宇航、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洁、维尚集团副总裁欧阳熙以及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斌等畅所欲言,就南海发展智能制造建言献策。

谈历程

从“落后挨打”到重视发展

“德国家具设备供应商不为我们提供设备接口,买回来的设备只能用于家具制造不能用于定制家具。”欧阳熙说,这对于主打定制家具的他们来说很是受伤。原来,在过去,由于国内企业无法生产精良的家具生产设备,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后来,直到另外一家设备公司帮企业解决了接口问题,德国供应商才重新向企业开放端口,主动提出帮企业维护设备。欧阳熙坦言,这段令人感慨的经历告诉他们,不想再受制于人,企业必须主动发展智能制造,生产属于企业、属于中国的智能化设备。

事实上,除民企以外,南海各镇(街道)也越发重视智能制造,先后通过引进人才及其他方式补短板。以西樵镇为例,西樵根据自身纺织服装行业多、转型升级难的问题,在去年举办“2016年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深度分享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优化供应链,多层面解构供应链。

谈认识

走中国特色智能制造发展道路

南海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已初见成效,但相比德国或其他智能制造领军国家,仍存在不小差距。谈及德国智能制造,张洁认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强烈的危机意识。“德国95%以上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如果不做工业4.0,未来就会被软件企业占据。”张洁表示,现今,国内有不少经营良好的制造行业都是依托软件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中小企业也要有危机感。

刘宇航则表示,中国企业要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道路。中国在互联网设备线上线下互通、装备系统化等方面,与其他智能制造领军国家(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发展智能制造只能“迂回前进”。国内最先涉猎智能制造的外挂遥感器设备就是范例之一。经过几年的沉淀和积累,国内的外挂遥感产业已慢慢成熟、成型,部分企业更是率先发展起来,达到工业2.0甚至3.0水平。

谈突破

抓住行业痛点实现智能转型

尽管智能制造前景可观,但是大多数南海企业仍处于观望阶段。究其原因,张洁认为,是传统企业家把智能制造想得太难、太高大上了。“从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这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没有企业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张洁说,此外,国内也有数字化、信息化的软件集成商,通过他们同样能帮助传统企业实现转型。

对此,朱斌颇为认同。“企业常常会放大转型的难度却忽视了自身的优势。”朱斌表示,传统企业若不能及时打破心理围城,将错失良好的转型升级机会。至于如何走好转型升级第一步,朱斌认为关键是“一针捅破天”,即企业将自身放在行业和用户需求的大背景下,找到一个行业痛点并针对痛点不断优化,就能成就一家“还不错”的企业。

此外,朱斌还认为南海应当充分利用产业聚集、行业专家聚集的优势,实现新技术、新经济的融合。“仅仅是靠IT专家、大数据专家,有时候是很难解决一些问题的。因为他们对行业没有专业的认知和体会。”朱斌表示,南海最大的优势是依托传统产业沉淀了一批行业专家,这将是南海打开智能制造大门的一把钥匙。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