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抢占氢能产业制高点 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谋划空间
浏览次数:1037 分类:产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而氢能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氢燃料电池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利用氢能的最有效方式。
昨日,第二届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国际交流会暨第一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推介会系列活动开幕,业内大咖齐聚南海,共同探讨氢产业政策导向与未来发展变革脉动,专家妙论频出,再次让氢能成为焦点。
会上,首个国家级氢能领域团体标准发布,对推动国内燃料电池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将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对提高我国燃料电池用氢气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
另一方面,昨日一批氢能项目的现场签约,也让超前布局氢能产业发展的南海,抓住了创新的先机,抢占氢能产业制高点,为后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谋划好空间。
从谈“氢”色变到一见“氢”心
推广氢能技术推动绿色发展
作为新世纪发展的动力,能源是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的日益严峻,氢能受到全球高度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将氢能开发利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010年,中国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以来,北京、上海、佛山、云浮、大连等多个地区率先布局,带动氢能产业发展渐成燎原之势。2016年,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被国家列入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发展和部署氢能技术的领先国家,”ISO/TC197国际标准化组织氢能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博士AndrewVTchouvelev表示,中国已经展示了建立加氢站的强大技术能力,并具有独特的高压气态地面储氢技术,拥有强大的政府支持和优秀的专业技术知识,正在成为氢能源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在国内外氢能源先进力量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下,广东省也在稳步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军指出,佛山、云浮两个市在对口帮扶过程中,选择氢能这一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共建的主导方向,创新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发展,为我省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重要经验。
“氢燃料电池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就整体而言,还存在成本偏高、基层设施少、关键核心技术未突破、标准体系滞后、公众对氢能认识不够等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能源所所长蒋利军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佛山还能有这样的胆识,以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助推氢能产业热潮的形成,令人敬佩。
“以前很多人把氢当成危化品,谈‘氢’色变,到现在佛山、云浮一见‘氢’心,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认识,在于政府的胆识和对氢能发展相关的审批流程和标准强有力的执行。”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韩武林表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郭启民则建议,今后要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高度,把推广氢能技术作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从蓬勃发展到出台标准
完善标准化体系有助降低成本
近年来,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相应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绊脚石”。昨天,我国氢能领域第一个团体标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T/CECA-G0015-2017)正式发布,助推氢能产业发展。
中国节能协会标准化专委会秘书长林翎介绍,团体标准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绿色设计与制造产业创新联盟和中国氢能产业联盟联合发布,首次规范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的测试方法和氢气品质的技术指标,为提高我国氢能燃料电池的性能与耐久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从内容上看,该标准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规定了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氢中主要杂质气体如氧气、总硫等惰性气体的测试方法;同时还规定了氢气的抽样、采样与浓度计算方法,氢气的包装、标志与储运,以及安全要求。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能源所所长、教授蒋利军看来,氢能产业标准化体系的完善,能一定程度降低成本,从而助推氢能产业发展。
以加氢站的建设为例,目前,建成一个200平方米的加氢站,需花费1000万,其中政府补贴400万,但若要进一步扩大加氢站建设的数量和范围,必须降低成本。如何降低?蒋利军认为,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完善标准化体系,“通过制定包括建设标准在内的相关标准,从而提高加氢站建设的相关技术,把成本降下来。”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韩武林则表示,团体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氢能产业发展。他强调,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并不矛盾,若制定的团体标准有助于本地产业的发展,那就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积累数据和经验,支撑转化为国家标准,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对此,林翎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和国家标准在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互补作用,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搭建国际标准化合作平台。
下一篇: 南海力争五年实现“十百千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