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新闻 / 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广州经开区第一
返回

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广州经开区第一

浏览次数:775 分类:广州新闻

 

营商环境改革,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将“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写入其中。

随着2020年1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正式实施,以及11月《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公布,从中央到地方,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优化措施密集出台。

目前,我国约10%的GDP、财政收入来自于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他们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如何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中再次起到示范作用?又如何通过营商环境优化释放更大发展潜力?是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绕不开的重要一隅。

在去年发布全国首个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的基础上,11月27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再度发布《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该报告通过以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前30名作为评价样本,结合第三方机构数据,对经开区营商环境水平继续进行跟踪测评。

在指标模型设置上,报告仍然采用以客观指标为主的评价模型,对经开区营商环境做结果性评价,延续了前一年的四级指标设置。一级指标为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数,6个二级指标也未有变动,分别是软环境、基础设施、商务成本、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市场容量。另外,还有几十个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

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营商环境指数最高的前十名,分别是广州经开区、昆山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大连经开区、江宁经开区、西安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和青岛经开区。相较上年,榜单前15名中,北方地区的经开区身影增多,表明其营商环境改善效果较显著。

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制图:林潢)

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广州经开区第一

从测算结果看,2020年营商环境指数最高的前十名,分别是广州经开区、昆山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大连经开区、江宁经开区、西安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和青岛经开区。

其中,广州经开区、昆山经开区和苏州工业园区都是连续两年进入营商环境指数得分前5名。此外,2019年首次闯进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前30强的大连经开区,则凭借着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优势,直接进入了前十名。

从区域分布来看,北方经开区在营商环境上的努力值得肯定。今年,有大连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和青岛经开区三个北方经开区进入前10名。而去年,进入前10的北方经开区只有西安经开区、青岛经开区。另外,北京经开区和天津经开区也同样进入了前15名,且北京经开区的排名从去年的15位上升至11位,天津经开区从去年的22位上升至14位,进步明显。

软环境指数:上海、广州、西安经开区排名前三

从测算结果看,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广州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南京经开区、昆山经开区、成都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重庆经开区位列软环境指数的前十位。

可以看到,与其他二级指标不同的是,软环境排名靠前的经开区,主要集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天津、苏州和西部的重庆、成都和西安。城市发展势头越好,经开区软环境也更好,这体现了经开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市场主体数量、内外资利用状况、快递量等指标来看,二线城市的开发区,如长沙经开区、武汉经开区、成都经开区、苏州经开区等较为领先,体现了其当前更为活跃的投资氛围和经济环境。而一线城市和天津的企业整体信用得分水平更高,显示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和当地经开区更为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

从内外资的投资方面来看,广州经开区在两项中均排名第一。而从内资投入来看,二线城市的投资规模逐步增长,产业发展的动能十足。长沙经开区、青岛经开区、武汉经开区、哈尔滨经开区进入固定资产投资得分前五名;而武汉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和青岛经开区则在外资利用方面进入前五名。

基础设施指数:西安、成都经开区进步明显

处于一线城市的经开区具有绝对交通与基础设施优势。本报告测评的4家位于一线城市的经开区,包括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北京经开区、广州经开区,基础设施指数得分依旧位居全国30个国家级经开区前五名。

其中,排名第一的依旧是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毗邻徐家汇商圈的区位优势,城市快速路中环线贯穿其中连接了每一条进出上海的主要线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与上年相比,绝大多数经开区的基础设施指数得分均有提高,其中西安经开区、成都经开区进步明显。作为西安同时具备临空、沿站、滨河、高速交会、地铁密集优势的区域,西安经开区排名较上年大幅提升6位至第四名,反映出西安“枢纽经济”建设成效明显的特征。

基础设施指数排名靠后的有烟台、宁波、长春经开区等,还需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多层次交通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比如,宁波经开区虽航运优势明显,但其距离高铁站较远,2018年全市高铁里程仅有64.5公里;烟台、长春经开区的市内交通“最后一公里”仍存在短板,有必要合理规划路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生态环境指数:广州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宁波经开区、大连经开区、南通经开区位居前五

生态环境指数靠前的经开区,多地处于空气质量较好的南方城市或海滨城市。报告测评的3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广州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宁波经开区、大连经开区、南通经开区、成都经开区、长沙经开区、重庆经开区、青岛经开区、杭州经开区。

而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重庆经开区、长沙经开区、成都经开区,之所以能闯进前十,与其所在城市单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强度较低有关,比如长沙只有嘉兴的1/17。

天津经开区、西安经开区、北辰经开区、徐州经开区等还需要在降低PM2.5浓度、提高绿化水平等方面出台更大力度的措施,以改善生态环境。

市场容量指数: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居前三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本报告引入了市场容量指数,来衡量各经开区的经济竞争力。

测算结果显示,苏州工业园区依旧稳坐市场容量指数榜首。作为全国外贸第四城,2019年苏州全市超1/4的进出口份额,来自于苏州工业园区,去年其进出口规模在全国经开区中位列第一。

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2019年,广州经开区GDP增长8.6%,达到2978.89亿元,GDP规模、实际使用外资等指标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天津经开区排名较上年大幅提高,其不仅是全国四家GDP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经开区之一,而且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去年其GDP、工业、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逆势上扬,充分彰显了经开区的区域带动作用。

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经开区在市场容量指数上整体得分更高。而位于中西部的经开区虽然工业产业基础较好,但因外贸、GDP体量相对偏小,进而拉低了单项指标得分,表明其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