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佛山研制航空遥感载荷设备首飞成功
返回

佛山研制航空遥感载荷设备首飞成功

浏览次数:633 分类:科技

2022年元旦假期,佛山季华实验室先进遥感研究室研究员徐冲依然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与团队研发的有人机载高集成度遥感时空谱信息同步获取设备(下称“航空遥感载荷设备”),于2021年12月27日至30日在阳江合山机场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这是季华实验室团队研制的第一台航空遥感载荷设备,可以最高每小时300公里、最宽幅宽2公里、最高飞行3000米的参数,在同等的空间与时间系统里,采集形态、状态、光谱等不同方面的地物信息。

此次飞行试验为期4天,总共飞行三个架次,飞行高度包含500米、600米、1500米和3000米,累计飞行时间超过8小时,视场覆盖超过500平方公里,飞行区域覆盖城市、海洋、植被、山体等多种类型,获取了超过2.5TB时空谱同步的航空遥感数据。

“这个设备安装在飞机外部,能够随着飞机以每小时最快飞行300公里的速度连续工作6至8小时,相当于能拍1800公里航线,在幅宽两公里的情况下,一天就能飞完3600平方公里,一次飞行就能采集所有信息。”徐冲说,设备可以广泛应用在环保、资源管理等领域,以及有地物信息收集需求的单位。

徐冲透露,目前团队已经建立了一个数据运用平台,团队收到需求后便可安排飞行,然后将数据处理分析后交给客户。该平台预计在2022年4月验收,通过验收后即可对社会开放。

延伸阅读:

业内首创!这个设备强在哪?

季华实验室徐冲团队研发的航空遥感载荷设备中,包含了在两三千米高度测量精度达到十毫米左右的高精度激光雷达,光谱波段从400纳米延伸到1000纳米,光谱分辨率达到1.5纳米的高分辨率高光谱相机,以及高分辨率组合面阵相机和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能够用于大面积、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的遥感时空谱信息获取。

在航空遥感领域,要在同样的时空坐标下采集多种类型的信息,包括几何形态、地物状态等是很难的,若要多次飞行分别获取这些信息,其时间、空间是无法同步的,在这之前还没有人能将全部功能运用到一个设备上。徐冲介绍,“我们设计了一个中控系统来协同工作,利用卫星的时钟系统产生严格的时间参考信号,每个设备和部件都工作在同一个时间体系里面,这样获得的信息时间、空间都是同步的。”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