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镇:数字赋能 谱写社会治理新篇章
浏览次数:492 分类:科技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莞市大岭山镇社会治理正焕发新活力。
为让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大岭山镇以“智慧大岭山”建设为切入点,大手笔建设被誉为“城市智脑”的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深化场景应用,全面运行“1+6+23”智网指挥调度模式,不断拓展“1+N”大综管模式,探索走出一条与数字变革相适应的具有“大岭山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让“智”治有方,辖区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管控”向“智控”转变
“空天地”一体化、“一张图”上协同作战
大岭山镇数据智脑平台基本建设完成,已与市政务数据大脑进行对接联通,目前已汇聚和编目的数据总量超6亿多条,目录率高达97.09%,有效打破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在技术应用上,大岭山镇搭建了数据智脑平台、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完成了网络安全体系一期建设,投入使用了4个片区“智网工程”指挥调度分中心,为搭建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数字政府”、打造“智慧大岭山”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今,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已实现统筹辖区内视频监控点的视频数据和全镇95平方公里的地图数据的功能,以数据为支撑治理城市,让城市治理更精确、更高效。
今年年初,大岭山镇接报在辖区内某市场发现一名高风险人员。面对突发情况,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的“城市智脑”大显身手。
大岭山镇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徐泗华说,通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CIM平台,大岭山实现多部门在“一张图”上协同作战,推动物资转运、后勤保障、封控围蔽等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在开展封控工作过程中,运用“空天地”一体化平台,迅速锁定封控区域,统计出区域内建筑物数量和人数,确定封控区域最近的物资存放点,高效完成区域封控工作。
同时,依托“空天地”一体化平台,能迅速摸清大岭山与周边地区接壤的地界位置和长度,运用视频系统实时连线相关村(社区),快速研究部署围蔽工作,高效完成铁马、水马、铁皮等围蔽设施布局。
徐泗华表示,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启用以来,大岭山不断强化“城市智脑”的运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城市智脑”以“信息化、数据化、技术化”优势赋能疫情防控,有效通过数字抗疫,减人力、减成本、提质量、提效率。
依托大岭山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这一平台优势,大岭山先后开发了防疫工作台、在线填报小程序等系统,为疫情防控注入了科技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手段由“管控”向“智控”转变,让数据在防控中广泛使用,真正成为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新动能。
“一盘棋”拧成“一股劲”
“1+N”大综管助力精准社会治理
近年来,大岭山镇正在打造以智网工程为统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大综管社会治理格局。
目前,大岭山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25个网格,搭建起“1+6+23”三级指挥调度架构,即“1个镇级指挥调度中心(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6个片区指挥调度分中心+23个村级指挥调度工作站”。
“我们积极探索‘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大综管模式,整合了应急分局安全员180人,其他部门人员80人,现在网格员是按照一格四员的标准来配置,目前人员已达500人,已推动19个部门入格,入格事项达到893项,实践证明大综管能够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徐泗华举例说,以安全生产的工作为例,自2020年6月开始就由网格员巡查,两年来,大岭山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如今,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已有网格中心、数字办、公安、应急、城管、消防等12个部门进驻,后续还会有更多部门进驻,共同推动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实体化运作,让城市运行更聪明,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在大综管的全新管理模式下,智能和快速相结合,正成为大岭山镇城市治理中案例处理的常态。
大岭山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岭山正大力实行“多员合一、一员多用”,全面提升入格部门、入格事项的覆盖程度,打造为大综管提供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尽快实现“一网统管”。
大岭山镇委书记张拔海表示,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效能,为大岭山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智慧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