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韶关市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振兴车间 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返回

韶关市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振兴车间 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浏览次数:271 分类:乡村振兴

“家门口有了玩具加工车间,我不用外出打工了,这样既能照顾家里,每月还有两三千元收入!”近日,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乡村振兴车间旭东玩具厂正式开工,村民刘定军和乡亲在操作台前制作玩具。

车间建到村里,乡村振兴不愁。董塘镇乡村振兴车间是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根据就近、均衡、从简布局、设置合理、合规建设的总原则,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车间建设的又一个生动实例。

旧学校等闲置土地成致富“新契机”

“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该怎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去年5月26日以来,韶关市乡村振兴局扶贫开发指导科科长彭思东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经多番对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企业建设车间等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后,“创办乡村振兴车间,充分挖掘留守人员人口红利,带动留守妇女共同致富。”这一创新乡村振兴的思路在彭思东脑海中逐渐清晰。

对此,韶关市乡村振兴局一直把建设乡村振兴车间作为当前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同时,该局从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振兴车间的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吸纳脱贫人口相关就业补贴144.86万元、惠及696人次。同时,以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为契机,引导各县(市、区)进一步清理盘活镇村闲置资源资产。

此外,依托现有闲置的旧学校、礼堂、文化活动室,规划用于承接“零污染、零排放”的加工、商贸等项目,大力发展镇域经济。2021年以来,累计盘活镇村闲置用地1.4万平方米。目前,全市推进村振兴车间项目38个,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车间建设新经验模式。如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成功引进东莞企业,建立以“公司+车间+村集体+村民”的运作模式;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浪石村、韶关市仁化县大桥镇共和村和董塘镇安岗村打造玩具加工车间,主动承接韶关市外贸龙头企业韶关旭日外包业务,推动产业由原来的半成品代加工向全产业链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26个已投入运营的乡村振兴车间,帮助解决近320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乡村振兴车间开启“致富门”

“操作技术难度不大,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工资实行计件制。还可以带回家做,不受工作时间和地点限制,不仅可以照顾孩子和家里,而且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减轻家里负担。”村民雷浅娣笑着说道。

与雷浅娣情况类似,在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的乡村振兴车间内还有很多。自今年车间开业以来,吸纳400多名务工群众。车间优先聘用有就业意向的脱贫户,目前已聘用脱贫户15人,厂方还承诺为残疾人群体提供10个工作岗位。

“在车间做工每个人月增收2500-3500元,管理层超4000元收入。通过厂房出租,我镇每年可获得10万元左右的租金收益。”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党委副书记郭粤高兴地算了一笔“经济账”。

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肖家湾村乡村振兴车间建成5家,吸纳家门口劳动力200余人,固定在车间从业者月收入3000-5000元不等,居家型从业者月收入500-2000元不等。

乡村振兴车间既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解决了留守劳动力看护老人小孩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