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西江肇庆河段鱼类种类上升 杂食鱼种帮助净化西江水质
返回

西江肇庆河段鱼类种类上升 杂食鱼种帮助净化西江水质

浏览次数:8196 分类:新闻 分类:肇庆新闻

近日,广东省渔政总队肇庆支队资源环境管理科科长高翔的电话响个不停,其中大部分是德庆等地渔政大队打来的报喜电话。高翔开心地说:“今年,德庆等地的渔政大队在西江修建人工鱼巢,鱼巢上又黏满了鱼卵。它们很快就会孵化成鲤鱼和鲫鱼的鱼苗。”

据高翔介绍,鲤鱼、鲫鱼是杂食鱼种,主要食用排入西江的污水中的垃圾,被称为“西江清道夫”,帮助净化西江水质。每年三四月份,鲤鱼、鲫鱼等黏卵性鱼类都要在西江水草茂盛的江段繁殖后代,它们所产的鱼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成鱼苗。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西江过度开采河沙等原因,西江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鲤鱼、鲫鱼等鱼类的产卵孵化场所锐减。这些鱼类失去了“产床”,产下的鱼卵很容易被江水冲走,致使西江肇庆段的鲤鱼、鲫鱼逐年减少,从而影响了西江肇庆段的水质。

高翔介绍,为了让西江的鲤鱼、鲫鱼等鱼类增量、增值,净化西江肇庆河段的水质,保护西江生态环境,肇庆市渔政部门首开广东省、乃至全国先河,从2005年开始,每年3月初,在西江端州区睦岗街道乌榕山江段搭建人工鱼巢,为鲤鱼、鲫鱼等鱼类搭建“产床”,让它们生产的鱼卵成活。

随后,渔政肇庆支队下属的德庆县等渔政大队也在西江河段搭建人工鱼巢。

据肇庆市渔政部门的不完全统计,西江肇庆河段搭建人工鱼巢14年来,鲤鱼、鲫鱼等鱼类在人工鱼巢上的产卵超过40亿粒,其中5%可以孵化成鱼苗,人工鱼巢已经成功孵化约两亿尾鲤鱼、鲫鱼,为净化西江水质,保护西江生态环境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肇庆市渔政部门的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期,西江肇庆河段的鱼类有130多种,其中不乏鲥鱼、鲈鱼等珍贵鱼类。但到了2004年,西江肇庆河段的鱼类已经锐减到60多钟,鲈鱼等珍贵鱼类已经难觅踪迹。

实施西江禁渔、修建人工鱼巢等保护措施以后,近年来,西江肇庆河段的鱼类种类和产量开始上升,肇庆渔民经常捕捞到舌鳎、鲈鱼等珍贵鱼类,西江肇庆河段的水质也明显得到改善。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