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寮步村民妥善保存清代大炮 现捐赠给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返回

寮步村民妥善保存清代大炮 现捐赠给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浏览次数:1615 分类:新闻

俗话说,人与宝物之间,冥冥之中有着一些缘分。几年前,寮步镇小坑村村民叶锦华在翻建自家祖屋挖地基时,偶然挖到了一件清代文物——它锈迹斑斑,管状起了铁疙瘩,看着不起眼,却重达1000斤,引来了村民的围观。有的村民猜测,这可能是清代的铁炮。

叶锦华不是古玩爱好者,也不是收藏家,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可以捐赠,他也没有卖掉,就将这个铁炮一直存放在家里,一放就是八九年。

在好友的建议下,近日,叶锦华决定将铁炮捐赠给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专家初步鉴定,这确是清代的铁炮,距今约200年历史,可为研究海防历史和清代铸造工艺历史提供重要史料。

▲铁炮已经锈迹斑斑

9月10日,在叶锦华的家里看到,一个锈迹斑斑的管状铁炮被几块砖垫高放在地上,上面还有两个圆圆的“耳朵”。它约有四块瓷砖长,130厘米左右,整个铁炮已严重锈蚀,呈红锈色,一端是完好无损的炮口,另一端则有一个明显的断面。“东莞的雨水多,容易潮湿,所以用砖块分别垫在炮口和两个炮耳底部。”叶锦华说。

“这个铁炮是八九年前我在翻建自家祖屋挖地基时挖出来的。”叶锦华介绍,当挖掘机师傅挖到地下大约一米深时,发现一个很硬的铁疙瘩挖不动,随后挖掉铁疙瘩旁边泥土,炮口的形状就露出来了,“看到是炮非常担心,生怕里面还存有弹药,就只能让师傅用挖掘机慢慢地从铁疙瘩旁边挖,再人手慢慢刮掉周围的泥土,前前后后花了两三个小时。”

▲铁炮长约130厘米

“这个铁炮很重,六个人都抬不动它,就只能将钢丝绳吊在挖掘机上,然后把它从坑里吊出来,仔细一看,没有弹药,我那时就放心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叶锦华历历在目。“这个铁炮估计重1000斤,吊上来之后也只能请钗车将它运到旁边的小巷子。”

平时对它爱护有加朋友建议捐给博物馆

叶锦华家里挖出了个铁炮的事情,很快引来村里人的围观,但没有人认得它。有村里老者猜测,该大炮有可能制造于清代,因为这片区域没有发生过大战争,但清代时村与村之间会发生小争斗,各村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造了很多大炮。“我们村没有记载过铁炮的事迹,我也没听父辈提起过。以前建的是瓦房,只是简单地打打地基,到我翻建房屋时,挖地基自然比以往深,所以到我这代才发现了铁炮。”叶锦华说。

“铁炮里面没有炮弹或炸药,没有危险我就安心地放着,也没有意识到要捐赠或者卖掉,这么多年,我都把它垫高,平时也注意不让水接触到铁炮,避免让它锈蚀得更严重。”叶锦华几年来十分爱护这个铁炮。

“我一直觉得它跟我有缘分,最近有好友提议把铁炮捐给博物馆,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将铁炮展览在博物馆,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于是我便联系寮步镇相关部门申请捐赠的事情,经过东莞市和寮步镇有关部门的沟通后,决定将它捐赠给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叶锦华说,希望通过自己发现的铁炮,让这个珍贵独特的文物告诉更多市民群众我国的海防历史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专家初步鉴定:距今约200年历史

9月10日,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两位专家来到叶锦华家,对这个铁炮进行初步鉴定。“从铁炮形制来看,它是清朝的铁炮,估计是嘉道年间,距今约200年历史。它是残炮,完整的铁炮估计有2米,重量估计达2000多斤。从炮身情况来看,铁的致密度较低,铸造工艺不高,而且铁炮一端存在断裂面,有可能是在战场上被炸断。”据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沈晨光介绍,这属于前膛炮,有别于后膛炮,炮尾不能打开,发射前,炮膛内先填充火药并用长杆挤压坚实,在引火孔灌满引火药,球形炮弹直接从炮口放入进而从前膛发射出去。

由于埋在地下的时间太长,铁炮锈蚀严重,上面的铭文完全看不出来,具体年代等更为详细的信息需要等待下一步的检测。“先进行清洗,把炮身上的铁锈除去,看炮身上是否有铭文,如果有铭文,便更好考证,因为铭文上一般都会记载炮的制造时间、制造地、工匠和用过多少火药等信息,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到两年。”沈晨光告诉记者,清理铁炮后,就进行保护研究,鉴于它是个残炮,并不完整,他们会研究它是如何断成这样、另外一部分在哪里、还有没有可能找到等等。

“目前,东莞出现炮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虎门附近,像处于内陆的寮步出现炮的情况则比较少见,因此它具有独特性。”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万娟介绍,这个铁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历史价值和展览价值,我们通过检测出铁炮的年代,进而能研究那个时代的铸造工艺;同时作为展览品,它是爱国主义教育一个很好的方式。

目前,这个铁炮已经被工作人员运到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将来会作为一件展览品与市民见面。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