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珠海:锚定特区坐标 坚定改革再出发
返回

珠海:锚定特区坐标 坚定改革再出发

浏览次数:543 分类:新闻

原标题:锚定特区坐标 坚定改革再出发

  雨后初晴,彩虹飞挂,春华秋实,万象更新。

  这里是珠海,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980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特区横空出世,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和胆略,翻开了珠海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0年,砥砺奋进的珠海经济特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豪迈的步伐。

  回望来路,改革开放快马加鞭、昼夜兼程,趟过一河又一河,翻过一山又一山,推动经济特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珠海不断走向繁荣的亮丽底色。

  眺望未来,面对城市地位、定位、方位的根本性改变,珠海必将继续担负起改革开放的时代重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更高水平。

  “珠海之‘特’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特’下去,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进行新一轮的突破、新一轮的冲刺,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市委书记郭永航如是说。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唯有锚定特区坐标,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才会更加坚定。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创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经济特区“试验田”和“窗口”作用

  站在拱北口岸向东远眺,雄伟的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如同飞舞的彩练见证着经济特区40年的巨大跨越和无限荣光。

  珠海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改革的基因,从特区建立之初,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珠海发展的血脉。

  1992年3月,“百万重奖科技人才”轰动海内外。重奖背后,是珠海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重视人才优先发展的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构建起良好的制度环境。

  开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在全国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一个又一个“第一”不断写满珠海改革发展的记事本。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经济特区有责任在推进改革开放方面为全国作出表率,为全国改革开放创造新经验。

  1988年,首创土地管理 “五个统一”;1992年,率先颁布城市建设管理“八个统一”和环境保护“八个不准”。在城市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让珠海迅速成为全国学习的标杆。

  40年来,改革已成为经济特区的一种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不仅是先天自带,更是在后天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结果。

  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到坚持以人为本,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珠海改革发展硕果累累。

  改革的浪潮,奔腾不息。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

  实践证明,珠海经济特区发挥了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珠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和勃勃生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和光明前景。

  拱北口岸广场,“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1984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视察珠海时留下的这七个字,时至今日,依然是对珠海经济特区最大的鼓舞与鞭策。

  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必须进行到底。这是关键一招,也是必由之路。

  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珠海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打造趋同港澳的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是新时代摆在珠海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近年来,珠海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颁布了《珠海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及8个商事制度改革配套制度,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大厅,商事主体增加至35.68万户。(下转03版)  (上接01版)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出自贸区、国资国企、跨境金融、商事制度、行政审批、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改革举措,从根本上破除了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化改革,横琴一马当先:推出全国首张“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首创跨境电子税票,开办全国首家内地与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率先试点港澳导游及领队在横琴范围内便利执业,首创澳门企业跨境到横琴办公……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横琴自贸片区积极探索法治环境、金融创新、分线管理等领域改革创新,累积落地制度创新成果440多项,3个创新案例荣获“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2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33项入选广东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

  “我老伴儿身体长期不好,这几年我的年纪也大了,每天买菜做饭越来越吃力。”如今有了长者饭堂,悦城社区73岁的张老伯再也不用担心中午就餐问题。这是我市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丰富养老服务内涵的一个缩影。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珠海全面深化改革着眼长远,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珠海人的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幸福感不断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今年3月,《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工作要点》正式印发,部署“1+1+10”个领域改革,全面推进46项改革任务,围绕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实打实的改革之举。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没有后退的余地,没有徘徊的理由,唯有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改革的航船才能始终扬起希望的风帆,破浪前进。

  牢记特区使命,再燃改革激情,重整行装再出发,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探路尖兵

  1980年8月,珠海360余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划出了一块6.81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特区。为全国改革先行先试的重大考验随之而来。

  经济特区是新生事物,无先例可循,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杀出一条血路来”。从此,“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特区的精气神,在这40年里爆发出积蓄已久的巨大势能,奔涌激荡至今。

  改革开放是特区的根和魂,是特区安身立命之本。但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珠海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锐气有所弱化,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思想僵化、小富即安、作风漂浮、不敢担当等心态和问题。

  2018年4月23日,《中共珠海市委关于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的决定》重磅出台。这是珠海以猛药去疴、自我革命的勇气,对自身所处方位的再审视、再思考,更是珠海用“归零”和“重启”的心态对改革开放的再谋划、再出发。

  今年4月,立足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开展深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以“两个专项整治”破题开路,推动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4月29日,我市启动首场服务重点项目情况专项测评,116个重点项目的企业代表参加了满意度测评。“以测评为抓手,倒逼各个部门全方位优化提升服务重点项目水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市机关作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重铸特区精神,再燃改革激情。进入新时代,珠海的改革发展必须要秉承初创时期的那股干劲、那种精神,始终坚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努力打造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多的珠海经验和智慧。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我们要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在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率先探路,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出特区贡献。

  风好自扬帆,奋蹄新征程。珠海经济特区将继续担负起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和“探路先锋”的时代重任,坚定不移地推动更大力度改革,在新征程上向着美好的梦想不断奋进!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