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海新闻 / 珠海斗门晒出“绿色账单”
返回

珠海斗门晒出“绿色账单”

浏览次数:562 分类:珠海新闻

降低肥料采购成本约50%、降低苗木采购成本约30%、降低用水成本约30%……4月29日,珠海市斗门区晒出“绿色账单”,提出巧打“节水型绿化、优化植物配置、生态循环、自主育苗”四张牌,坚持科学绿化原则,在提高园林绿化养护质量的同时,节约资源及财力投入,打造节约型优质园林环境。

位于井岸城区内的霞山公园内绿树成荫、草长莺飞。记者走进霞山公园看到,几名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树枝,这些修剪下来的枝条,将成为沤肥的原料。而在霞山公园人工湖附近多处边坡上,利用修剪的茎秆完成扦插的翠芦莉长势喜人,一片翠绿,它们对公园添绿和固土护坡有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为实现绿化资源和垃圾“变废为宝”,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重点利用修剪茎秆扦插育苗、采用绿化垃圾粉碎沤肥的生态循环模式,对绿化资源和垃圾循环再利用。2022年以来,已利用390.8吨绿化垃圾沤肥,预计与2021年相比可降低肥料采购成本约50%,利用修剪茎秆育苗完成补苗复绿约8400平方米,预计与2021年相比可降低苗木采购成本约30%。

尖峰大桥下,星河公园已换上了“新装”,数万株矮牵牛、孔雀草、百日草等花卉灿烂绽放。这些鲜花并非市场上采购而来,而是由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自主育苗而成。据了解,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营造花团锦簇的节日氛围,该中心2022年3月中旬,在自有的金台苗圃培育了孔雀草2.9万株,播种百日草6万株。“相较于采购相同品种及数量的成品苗,自主育苗能降低30%至40%的成本。”斗门区园林绿化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为大力推动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推进再生水利用,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河水、湖水进行园林绿化灌溉。记者在位于桥北一路附近的一处抽水泵看到,一台载重10吨的园林洒水车正在装水,这些水将用于井岸城区的绿化灌溉。

据了解,为实现更加科学、高效、精准的园林绿化养护,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在进行科学严谨的经验总结、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园林实验室”定期分析土质、水质,合理规划设计绿化灌溉方案,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绿地用水台账,全面推进园林绿化用水全计量。此外,该中心还实施分季节、分天气、分区域、分品种的精准灌溉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河水、湖水等,预计与2021年相比可降低用水成本约30%。

据悉,2022年以来,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绿化为民”的科学绿化原则,持续推进道路附属绿地整治工作和公园配套市政园林设施建设工作,围绕常态化、网格化、精细化实施园林绿化管养各项工作。接下来,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还将继续加大自有苗圃种苗育苗力度,坚持使用乡土品种,丰富扦插再利用的苗木资源,同时持续推进节水改造工作,在辖区大型公园内增设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进一步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