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为群众办实事 | 海珠小学幼儿园名师支招幼小衔接
返回

为群众办实事 | 海珠小学幼儿园名师支招幼小衔接

浏览次数:712 分类:产经

今日广东网讯 群众最关注的热点,离不开教育。

“幼升小”报名在即,有即将上学儿童的家庭,更是关注幼小衔接,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说是全家焦点。

如何更好帮助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系统一直思考的问题。

海珠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想方设法扩大幼儿园学位,另一方面多形式开展科学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广大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落实“为民办实事”,海珠公办园儿童超过在园数五成

自2018年广州市开始实施广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以来,海珠区委、政府及区各职能部门积极部署,圆满完成了行动计划既定目标任务。

截至2020年底,海珠区现有幼儿园148所(220园区),其中公办幼儿园53所(106园区),民办幼儿园95所(114园区);全区在园幼儿4554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3300人,较2017年增加12598人;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全区在园人数比例从2017年的26.76%上升至51.16%;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6762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全区在园人数比例从2017年的78%上升至87.96%,超额完成行动计划设定的“5080”任务。

▏教研院、幼儿园和小学,共同探索幼小衔接新举措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海珠教育系统多形式开展科学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广大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4月13日,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育部举办了幼小衔接专项研训活动第五、第六学片专场。以课例作为活教材,光大同福幼儿园蔡文隽老师带来了幼小衔接教学课例展示:大班语言领域活动《我的名字》,通过教学激发孩子对探索姓名的兴趣,会辨认自己和同伴的名字以及感受中国姓氏的多样性。

而在3月26日,海珠区名班主任黎慧明工作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幼小衔接活动培训。互动活动《走进小学》和《学做小学生》,分别是模拟参观小学和小学老师与幼儿进行面谈活动,让广大幼儿园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为孩子们做好科学有效的入学准备。

各小学也行动起来。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少先队员心中,晓港湾小学党支部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主线,创新学习方式,丰富教育载体。4月20日下午,晓港湾小学五(5)青蓝班牵手晓港湾幼儿园大三班开展了党史学习“小讲堂”活动。青蓝班的红领巾讲解员们向幼儿园小朋友讲述红色故事、唱响红歌、大手拉小手制作创意贺卡,让幼儿园小朋友加深对党史以及小学的了解。

为了让孩子们更全面直观地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逸景第一小学联合逸彩幼儿园一同举办系列幼小衔接活动。逸彩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两次来到逸景第一小学金穗校区体验小学生活。萌娃们第一次走进小学,就加入到哥哥姐姐的队伍中,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跟随着大哥哥大姐姐们齐唱国歌,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和肃穆。随后,在大队委哥哥姐姐的热情带领下,参观了小学的创课室、打击乐室、图书室等专用场室。小朋友们一边好奇观察,一边认真倾听大队委们的讲解,寻找着小学校园和幼儿园的差别,探索小学生活的奇妙以及乐趣。

萌娃们第二次来到逸景小学,走进了一年级课堂,与哥哥姐姐们共同学习。在课堂上,他们也体验了当小学生的感觉。老师庞蔚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使孩子们感受到小学课堂的无限魅力。“哥哥姐姐们坐姿端正的样子,以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课堂表现,深深地打动了小朋友。”幼儿园一名老师介绍,在幼小衔接体验活动中,逸彩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对即将踏入的小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趣丰富的体验活动也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也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敲黑板!海珠名师支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每天六个一”的小妙招——海珠区海鸥幼儿园黎慧明老师

1.“每天一见面就要向大人问个好!”——每天坚持问个好,培养孩子对家长与长辈的礼貌感恩。见面问个好一天的烦恼就跑掉,让孩子积极说出当天发生的事情,增添亲子沟通的乐趣。

2.“每天一个家务小劳动!”——每天在家完成简单的家务小劳动,培养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小学后不会只顾着学习了)增添亲子劳动的乐趣。

3.“每天一个小作品!”——每天在家完成简单的小作品,在自己的学习角里面坚持一定时间(20分钟内)的绘画、看书、玩泥工、拼砌积木等等,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耐性。

4.“每天一个亲子小运动!”——每天和孩子玩一个亲子小运动:跳跳绳、滚滚床、单脚跳一跳、抬抬花桥等。不但锻炼身体的协调性,还大大增添亲子互动玩乐的乐趣。

5.“每天一首歌、一个小故事、一首古诗或一段话!”——每天和孩子玩一个语言小游戏:唱歌、讲故事、认读古诗、聆听理解传统的成语故事、或聆听孩子的讲话等。不但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增加孩子在大人面前表演或讲述的自信心,感受亲子互动的乐趣。

6.“每天奖励一个好!”——家长们在孩子的绘画、讲故事、唱歌、家务劳动后都积极点赞一个“好”字,为孩子们自信做好每件事情打下良好基础。

⊙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海珠区实验小学沈琪琦老师

海珠区内很多小学,在每年八月底都会进行一年级新生培训,像我们学校就会举行为期两天的新生训练营,让正副班主任、学生和家长都能尽快认识彼此,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这个我认为也是属于幼小衔接的一种模式。

根据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都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一年级大部分新生都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例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书包等。可以看出,这些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是有经过学习和锻炼的。但仍有个别孩子是到一年级下学期都不会收拾书包,座位总是搞得一团糟。我们建议幼儿园大班阶段可以进行收拾书包的活动,例如可以给孩子们一个A4文件袋和几本课本,让孩子们进行收拾书包计时比赛,看谁能分类收拾得又快又好。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时,又能增加孩子对入读小学的信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 刘佳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日广东网讯 群众最关注的热点,离不开教育。

“幼升小”报名在即,有即将上学儿童的家庭,更是关注幼小衔接,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说是全家焦点。

如何更好帮助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系统一直思考的问题。

海珠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想方设法扩大幼儿园学位,另一方面多形式开展科学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广大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落实“为民办实事”,海珠公办园儿童超过在园数五成

自2018年广州市开始实施广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以来,海珠区委、政府及区各职能部门积极部署,圆满完成了行动计划既定目标任务。

截至2020年底,海珠区现有幼儿园148所(220园区),其中公办幼儿园53所(106园区),民办幼儿园95所(114园区);全区在园幼儿4554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3300人,较2017年增加12598人;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全区在园人数比例从2017年的26.76%上升至51.16%;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6762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全区在园人数比例从2017年的78%上升至87.96%,超额完成行动计划设定的“5080”任务。

▏教研院、幼儿园和小学,共同探索幼小衔接新举措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海珠教育系统多形式开展科学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广大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4月13日,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育部举办了幼小衔接专项研训活动第五、第六学片专场。以课例作为活教材,光大同福幼儿园蔡文隽老师带来了幼小衔接教学课例展示:大班语言领域活动《我的名字》,通过教学激发孩子对探索姓名的兴趣,会辨认自己和同伴的名字以及感受中国姓氏的多样性。

而在3月26日,海珠区名班主任黎慧明工作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幼小衔接活动培训。互动活动《走进小学》和《学做小学生》,分别是模拟参观小学和小学老师与幼儿进行面谈活动,让广大幼儿园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为孩子们做好科学有效的入学准备。

各小学也行动起来。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少先队员心中,晓港湾小学党支部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主线,创新学习方式,丰富教育载体。4月20日下午,晓港湾小学五(5)青蓝班牵手晓港湾幼儿园大三班开展了党史学习“小讲堂”活动。青蓝班的红领巾讲解员们向幼儿园小朋友讲述红色故事、唱响红歌、大手拉小手制作创意贺卡,让幼儿园小朋友加深对党史以及小学的了解。

为了让孩子们更全面直观地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逸景第一小学联合逸彩幼儿园一同举办系列幼小衔接活动。逸彩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两次来到逸景第一小学金穗校区体验小学生活。萌娃们第一次走进小学,就加入到哥哥姐姐的队伍中,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跟随着大哥哥大姐姐们齐唱国歌,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和肃穆。随后,在大队委哥哥姐姐的热情带领下,参观了小学的创课室、打击乐室、图书室等专用场室。小朋友们一边好奇观察,一边认真倾听大队委们的讲解,寻找着小学校园和幼儿园的差别,探索小学生活的奇妙以及乐趣。

萌娃们第二次来到逸景小学,走进了一年级课堂,与哥哥姐姐们共同学习。在课堂上,他们也体验了当小学生的感觉。老师庞蔚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使孩子们感受到小学课堂的无限魅力。“哥哥姐姐们坐姿端正的样子,以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课堂表现,深深地打动了小朋友。”幼儿园一名老师介绍,在幼小衔接体验活动中,逸彩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对即将踏入的小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趣丰富的体验活动也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也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敲黑板!海珠名师支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每天六个一”的小妙招——海珠区海鸥幼儿园黎慧明老师

1.“每天一见面就要向大人问个好!”——每天坚持问个好,培养孩子对家长与长辈的礼貌感恩。见面问个好一天的烦恼就跑掉,让孩子积极说出当天发生的事情,增添亲子沟通的乐趣。

2.“每天一个家务小劳动!”——每天在家完成简单的家务小劳动,培养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小学后不会只顾着学习了)增添亲子劳动的乐趣。

3.“每天一个小作品!”——每天在家完成简单的小作品,在自己的学习角里面坚持一定时间(20分钟内)的绘画、看书、玩泥工、拼砌积木等等,培养出孩子对学习的耐性。

4.“每天一个亲子小运动!”——每天和孩子玩一个亲子小运动:跳跳绳、滚滚床、单脚跳一跳、抬抬花桥等。不但锻炼身体的协调性,还大大增添亲子互动玩乐的乐趣。

5.“每天一首歌、一个小故事、一首古诗或一段话!”——每天和孩子玩一个语言小游戏:唱歌、讲故事、认读古诗、聆听理解传统的成语故事、或聆听孩子的讲话等。不但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增加孩子在大人面前表演或讲述的自信心,感受亲子互动的乐趣。

6.“每天奖励一个好!”——家长们在孩子的绘画、讲故事、唱歌、家务劳动后都积极点赞一个“好”字,为孩子们自信做好每件事情打下良好基础。

⊙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海珠区实验小学沈琪琦老师

海珠区内很多小学,在每年八月底都会进行一年级新生培训,像我们学校就会举行为期两天的新生训练营,让正副班主任、学生和家长都能尽快认识彼此,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这个我认为也是属于幼小衔接的一种模式。

根据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都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一年级大部分新生都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例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收拾书包等。可以看出,这些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是有经过学习和锻炼的。但仍有个别孩子是到一年级下学期都不会收拾书包,座位总是搞得一团糟。我们建议幼儿园大班阶段可以进行收拾书包的活动,例如可以给孩子们一个A4文件袋和几本课本,让孩子们进行收拾书包计时比赛,看谁能分类收拾得又快又好。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时,又能增加孩子对入读小学的信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 刘佳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点击取消回复

    分类

    在线客服x

    客服
    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