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异地扶贫协同监督
浏览次数:652 分类:财经
广州帮扶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香菌种植项目。
广州・毕节同心黔行产销扶贫联盟通过广州市场引导黔西县种植扶贫产品“紫金土豆”,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广州帮扶毕节市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花卉种植基地。
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广州帮扶“同心蛋”项目,消费扶贫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
广州对口帮扶项目黔南州荔波县水浦大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恩铭故里・广州园”。
穗黔同心,携手同行。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2016年9月广州市启动对口贵州省毕节市、黔南州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广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探索创建异地扶贫协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精准性、实效性,努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协同监督破解异地扶贫监督难
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标准,广州已从面上消除贫困人口,该市承担国家层面意义的扶贫工作主要是对外帮扶和对口支援。由于扶贫干部长期在外工作,距离问题成为异地扶贫监督的一大掣肘。
相较于广州的“监督太远”,对口扶贫地区对监督也有顾虑。“广州的援派干部和扶贫项目,都是为我们脱贫攻坚提供帮助的,大家心存谢意,所以在工作中出现了抹不开情面,不想、不愿监督等情况。”毕节市纪委监委扶贫监督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坦言。
2018年,广州市纪委监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与贵州省毕节市、黔南州和广东省梅州市、清远市等地建立了纪检监察机关协同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机制,双方分别成立由班子领导任组长的工作联络小组,适时交流沟通情况,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实行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加强审查调查协作配合,严肃整治违规违纪问题,为破解异地监督难题提出广州思路。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我市对广州援派干部无监督执纪问责权,受制于此,难以对对口帮扶的干部、资金等进行监督。”毕节市纪委监委干部告诉笔者,自2018年底广州市与毕节市建立协同监督机制被“授权”后,仅2019年毕节市就组织扶贫、财政、审计及相关主管部门,先后三次对广州扶贫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情况开展联合检查,发现了黔西县猕猴桃种植项目中政府采购和扶贫利益联结等未完善、大方县奢香古镇异地搬迁点大方七中项目资金拨付进度缓慢、百里杜鹃大水乡冬荪项目报账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异地协同监督机制的建立也大大提升了监督效能。毕节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过去对口帮扶地发现广州市援派干部存在涉嫌违纪问题线索,需要先上报至贵州省纪委监委,由其移送至广东省纪委监委,最后交广州市核查。对于时效性较强的问题线索,其核查效果会受一定影响。协同监督机制建立后,广州、毕节两地可直接对接,及时高效处置。
找准靶心提高扶贫监督精准度
据广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近几年监督检查情况看,广州对口帮扶项目还是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点,比如在项目实施方面,存在前期调研论证不精准、仓促申报致落地难,有的因项目资金量小不走招投标程序等问题;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使用不规范、投向不符合政策要求、报账不及时等问题。
突出重点,监督才能更有实效。2019年以来,在广州和黔南州两地建立协同监督机制基础上,又制定了加强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项目资金监督执纪问责的暂行规定,对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工作落实等3个方面12种具体违规违纪行为坚决“零容忍”,对向项目资金伸黑手的严惩不贷,对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坚持优先查办、快查快办,重大问题上提一级直查直办。截至目前,全州因广州对口帮扶项目推进不力、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共立案查处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诫勉谈话3人。例如,三都县都江镇在使用广州对口帮扶资金实施“两江神岛乡村旅游综合扶贫协作”项目建设工作中,2名党员领导干部因对基本建设程序把关不严、履责不力被给予警告处分。
“之前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当地很少过问我的履职情况。自从实施异地扶贫协同监督机制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明显加强了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同时也将我的个人履职情况纳入监督范围,这提醒我自己时刻要绷紧纪律这根弦。”一位在毕节市纳雍县帮扶的广州干部坦言。
异地协同监督机制建立后,毕节市纪委监委采取跟踪监督、联合检查、督促整改、问效问责、推动落实的方式,闭环强化对帮扶项目、资金及干部作风、履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2019年,毕节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对广州对口帮扶项目推进、资金保障等有关情况开展监督检查184次,发现问题128个,督促整改问题65个,谈话提醒15人。
为有效提升监督精准度,毕节市、黔南州还将广州市对口帮扶项目录入贵州省扶贫民生监督系统,过滤筛选预警信息,对于异常情况要求有关项目主管单位作出说明或作为问题线索进行核查。2019年通过系统发现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鲜花种植基地建设缓慢、威宁县羊街镇中药材种植项目未按期验收等问题。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赫章县发现问题后,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第一时间到项目点核实,对问题属实的,以工作督办形式将问题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督促其整改销号。
整合多方监督力量打好组合拳
“个别扶贫协作项目资金使用绩效不够明显。”
“软籽石榴与小黄姜种植项目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够聚焦。”
2020年3月,广州市纪委监委向毕节市纪委监委移送了2019年第四季度广州市审计局在对其纳雍县、威宁县扶贫协作工作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两地协同监督工作机制,毕节市收到移送函后,立即对所涉问题开展核查。
广州对口扶贫资金量大面广、点多线长,对此,2018年广州市党廉办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扶贫协作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协作机制》,整合市协作办、财政局、审计局、市委巡察机构等多部门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借助协作机制,每个季度我们汇总审计、信访、巡察等各渠道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给当地纪委监委核查处理。双方还会共商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及时反馈办理进展。”去年,黔南州纪委监委收到广州市纪委监委移送的一批审计问题后,马上向广州市派出并涉问题的8个县(市)挂职的副县长通报情况。按照协同监督机制安排,由州纪委监委约谈了以上8个县(市)相关负责人。同时,针对审计问题,成立整改工作组,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项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强化督导检查,实行整改进度一日一报。
“协同监督机制建立后,随着监督力度的不断增强,审计发现的问题明显少了很多。”广州市协作办对口扶贫工作处处长张海蓉告诉笔者,以黔南州为例,2018年审计发现扶贫方面问题12个,而2019年审计发现问题4个。
“乡镇财政所负责人是资金审核的最后一道关口,理应严格把关,但是我却犯下了低级错误,导致整个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广州审计发现毕节市七星关区某镇财政所负责人因未严格执行财政报账程序,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款打入个人账户的问题,该负责人最终受到诫勉谈话处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监督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去年,毕节市纪委监委在一次专项监督中发现某镇扶贫资金使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约谈干部、深入核查,查明资金闲置滞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审批链条过长、审批程序繁杂,致使项目批复时间延滞,多数项目走完程序后开工时间已近年底,导致工程进度缓慢,资金使用滞后。查明原因后,广州、毕节两地纪委监委积极协商,一方面鼓励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另一方面共同向两地扶贫、财政等部门提出整改建议,最终双方修改了有关广州扶贫协作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有效推动解决了报账进度缓慢、资金闲置的问题。
“没想到自己还能被提拔,我一定好好干,把广州的帮扶项目做得更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黔南州荔波县玉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覃建希激动地表示。去年4月,因牵头实施广州对口帮扶的玉屏街道水浦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项目被广州审计发现存在程序不规范问题,荔波县纪委监委在对覃建希诫勉谈话的同时,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跟踪教育回访。事后,该同志不仅没有消极懈怠,反而干事激情不减,有力推进扶贫工作。如今,水浦村依托广州帮扶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建设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精品美丽乡村,获评国家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今年4月覃建希经组织考察,拟提拔任用,在当地扶贫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